TBM铁三角

来源:二公司作者:陈翔 摄影:陈翔 时间:2024-05-20 字体:[ ]

5月15日,衢江项目历时13天顺利完成TBM整机拆除及运输工作。至此,水电五局第三个用于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的TBM作业接近尾声,为水电五局在TBM施工领域再添新的浓墨一笔。在这接近2年的施工中,有这样一个以“TBM”作为组合名的小队,成为了人人乐道的“铁三角”组合,今天就来说说他们的故事。

T(Tolerant)——坚韧不拔赵兵兵

第一次见到赵兵兵,你肯定不会觉得他是一名纯粹的90后小伙。被太阳炙烤过的黝黑面庞、被风沙打磨过的粗糙皮肤、被钢铁锻炼过的结实肌肉,还有那经历了数个艰苦项目后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明亮眼神,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衢江项目的机电负责人——人称“二哥”的赵兵兵。

“二哥”的得名不是因为他在家里排老二,也不是因为在项目团队中的年龄排第二,恰是因为名字中有两个“兵”字,于是被大家称为“二兵”。

90年出生的他于2010年7月加入中国水电五局,先后经历亭子口、仙居等项目,在安装分局的电气班一干就是六年,在这里,他结识了日后同样是五局机电新星的张杰,也把自己的机电技术打磨得炉火纯青。

2016年10月,赵兵兵与张杰一起转到了二分局,在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的盾构工区成为了机电部的跟机维保专员,之后又一同去了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3工区,同时担任机电副主任,成长轨迹如此相似的两人就这样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硬实力。

2022年,二公司成立盾构管理中心,积极拓展闲置盾构机维修改造及租赁业务,以自有闲置盾构设备市场化投放与打造TBM专业劳务分包队伍的方式逐步提升对外营销、创效能力。赵兵兵没有与张杰一样转型管理岗,而是勇敢挑起了中国水电五局在新世纪的第一个TBM施工项目的机电重担。

因为掘进施工中途无法暂停,所以TBM施工必须采用2班倒的排班制,这就让机电维保人每天在隧洞里要待至少12个小时,赵兵兵每天早上6点40分就已经踏进洞口,直到晚上7点多才能从里面出来。“进去的时候是天是黑的,出来的时候天还是黑的,上次看到太阳还是上次调休的时候。”

虽然盾构施工也是经常看不到太阳,但是TBM施工环境比起盾构施工来说就要艰苦得多,幽闭、狭窄、空气不好,这三点是每一个进隧道的人都会切身感受到的痛苦。6.8米直径的洞内空间狭窄,把TBM放进去后也就没什么间隙了,再加上TBM上面除了司机位之外也没有别的座位,有时候甚至只能趴着,连站着都是一种奢望。所以在差不多的工作难度下,TBM比盾构施工就要更加折磨工作者的身心。即使这样,赵兵兵也从未想过放弃和调离。

“电站嘛,都在山里面,我们刚开始进场的时候更是路都没有,毕竟我们就是来开路的先锋,我们都退缩了,那怎么能行呢?”

衢江项目的难点在于有16处30米小转弯半径、4处100米转弯半径、2处S型转弯,还要面临多次始发、曲线空推、接收,负压掘进等重重困难。这对于机电维保来说无形就增加了难度。

因TBM稳定性不好,故障率会比较高,而且从掘进开始到完工就要一直处于运转状态,所以赵兵兵的工作就像是TBM的随行医生一样,时刻盯着这台机器的健康问题。随坏随修是这一行的特色,这可不像汽车坏了还能拉修理厂去。所以赵兵兵的作业环境没有最怪只有更怪。在这狭窄环境里趴着、躬着、躺着,工作姿势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

“我喜欢机电工作,所以我想在这个领域不断深耕、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哪怕艰苦,但是我感觉有意义。以后TBM继续发展,我也将义无反顾继续挑起维保重担。”

B(Brilliant)——巧思勤学罗太链

曾几何时,00后还是小朋友的代名词,而且是生活富足、爹妈宠溺的一代人。但在衢江项目有这样一名00后小伙,虽然肤色白皙、稚气未脱,却有着娴熟的技术实力与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他就是TBM主司机——罗太链。

2020年才参加工作的他第一个项目就是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3工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他在这里一开始负责调度工作还算是专业对口,工作之余他跟着资深司机李代翔学习盾构驾驶技术,更是碰巧因为李代翔有事请假一段时间,他被推上主司机的位置当起了顶梁柱。

“那个时候我慌的要死,但是李老师说他相信我,我就硬着头皮上了,”对于自己完成的第一个隧道施工,罗太链只给自己打75分,“很多还不成熟,虽然大体上没问题,但是细节不够好。”

2022年6月,罗太链来到衢江项目作为主司机。这里的地质基本上都是二、三级围岩,推硬石头跟之前推砂石地的感觉可完全不一样。不仅要在速度和稳定性上做好合适的把控,还要考虑多个小转弯的时候如何正确的把控TBM的姿态。

“就像传说中的那位赛车手在秋名山上完美入弯跟出弯一样,什么点开始转方向、转多少度、什么时候再转回来,每个小细节都得特别精准。转猛了、转快了,都会有连续的影响。如果没调控好,皮带卡死、漏渣、磨损甚至卡盾,都会给维保人员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主司机对细节的把控越精准,就会给其他工作减少一定的压力。”

说起自己的操作经验,这个稚嫩且略显腼腆的小伙子神情一下子就变得凝重了起来:“而且我们的掘进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还需要考虑适当的快和慢,刀在硬岩上要用合适的速度和力道去刮,才能让磨损降低,尽量增加刀的使用寿命。而且我们还要考虑皮带的输送能力和出渣量,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要做到平衡稳步才是合格的司机。”

不仅如此,主司机因为是隧洞里的第一指挥者,更要有着处事不惊的镇静和能够应对突发能力的机智。在项目掘进过程中,罗太链发现地层突然由硬变软,可能存在坍塌风险,他迅速做出反应,召集人员全部撤离至台车内,同时快速掘进并且立马支护,在1.5个小时内成功通过3米长的突变地层,在盾构机姿态发生变化前平安顺利地解决这个风险点。不仅保证了施工速度和进度,更是保障了全体作业人员的安全。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他沉稳冷静的大将之风得到了项目全体同事的认可。

对于自己完成的第二个隧道同时也是第一个TBM隧道,罗太链给自己打95分,他认为自己虽然对比上一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过弯、轨道把控、渣土改良方面对比很多十余年驾龄的老司机还有点欠缺,并且相信自己在下一个隧道能够交出自己满意的满分答卷。

M(Mass)——多面玲珑张高鹏

技术、行政、质量,身兼多职。

写方案、拍视频、管后勤......样样精通。

95后的张高鹏从上班开始就一直践行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担当态度。

测量专业毕业的他,2014年8月带着女朋友来到了水电五局承建的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成都轨道交通4号线项目,但是到了项目后却没有进测量队,而是在施工部管起了生产,同时还接触到了盾构施工技术。

后来4号线结束,他跟着其他盾构技术人一起来到了18号线,在这里,他不仅要学技术,还要兼任资料员,能写会画善交流,是这个时候的他的一个特点。

再后来到了19号线3工区,他开始学习写方案,还有资料的报审和评审,自己的技能树不断的开枝散叶,成长为越来越全面的技术人。

2022年7月,张高鹏调至衢江项目,因为人员配置不多,所以技多不压身的他又把营地、后勤、质量资料给一股脑接了下来,成为了项目的大管家。

“其他的都好弄,就是每天后勤工作最花时间。”原来还以为后勤没什么难度的他,管了小两年食堂的他依然每天看到单据就头疼。

即便如此,他还是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把工作做到了细致,不仅把员工伙食弄得好,更是让成本精打细算没有超支和浪费。而在如此繁琐的杂事加身下,他也没有忘掉自己的技术专业,龙门吊拆除、折臂吊拆机……他与项目其他技术人一起,用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方案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

尤其是首次创新性使用80吨折臂吊在6.8米直径的洞内对TBM进行整机拆除,对比起有着施工周期长、空间需求高、成本高、施工难度较高、对地质条件敏感、稳定性不足等缺点的传统施工门型架拆除作业,成功克服了隧道内空间狭小、运输道路复杂、坡度大、车辆多等难题,不仅缩短了一周多的工期,还提高了安全系数,更节省了施工费用10万余元,为今后复杂条件下TBM拆机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树立了水电五局的品牌形象。

十余年的盾构岁月,水电五局盾构人始终怀揣梦想与激情,从2015年借船下海到如今授人以渔,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到提升创效能力。

在水电五局各个盾构项目、TBM项目里,一个个与衢江“TBM铁三角”一样不断发光发热的年轻人,接过上一辈五局人传下来的接力棒,用青春和热血将“五局盾构”品牌发展壮大,通过不断的打磨、提炼,将“五局铁军”赋予的时代精神不断书写和传承下去。

他们的故事,还会一直生动且振奋地继续下去……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高鹏、赵兵兵、罗太链)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