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集中连片青稞,经过烈日的炙烤散发出独有芳香,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在这壮丽而又神秘的高原上,这无疑是最迷人的色彩。
这里是水电五局承建的西藏在建最大的集中连片式复垦民生项目,海拔近4000米,该项目是将原渣场和荒坡地改建成1168亩的高标准自动化灌溉农田。今年首次进行“藏青3000”试种,近日迎来“藏青3000”收割,更是迎来了大丰收的喜悦。
精准施工,维护粮食安全
青稞作为西藏高原的特色农作物,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粮食作物比重最高的农作物。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是藏族人民的主食之一。因此,保障青稞的丰收对于维护西藏区域的粮食安全、民族团结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给高产、抗病、抗逆的优良品种“藏青3000”寻求更广阔的种植空间、给农民增收致富,水电五局参建者深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建设促保护”思路,把地处高原、土壤贫瘠的渣场和慌坡改建为优质农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实现“田块集中连片、土壤质量提升”的建设目标,复垦土壤改良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经项目参建者多次与当地农业局沟通交流,确定采用当地客土回填,4种肥料严格配比,在表层25厘米土壤湿润情况下,撒入配比肥料,机械翻土均匀混合,确保土质营养满足高海拔高寒气候青稞生长需求。同时,改善渣场场坪及边坡水土保持,克服了临时用地布置错落、高度参差、渣场区砂卵砾石复垦面找坡难度极高等诸多难题,为推进复垦进度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并设置围挡保护、专人监督耕地质量和日常工作进度,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早日完工、早见成效。
爱心助农,推动乡村振兴
为了建造政府放心、农民舒心、使用称心的优质农田,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项目邀请当地政府及村民代表共同监督、指导农田改造,并针对性进行方案优化。最终根据村民们的意见,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将部分农田道路扩宽,扩宽长度达2公里多,并新增一条600多米长农田水渠。在土地移交前,为彻底解决渣场复垦残留石头多、块头大等问题,项目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和当地村民一起顶着烈日、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捡石头、运石头,经过4天的努力,肥沃、优质土地按时交至广大农户手中。
2024年4月农田移交至当地政府和村民进行“藏青3000”试种,2024年5月初青稞出苗良好,2024年7月青稞长势喜人,2024年9月初迎来了首次收割。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为确保青稞及时收入归仓,水电五局参建者协同加查县政府、各参建单位助力秋收。大家戴上草帽、拿起镰刀和当地百姓一起弯腰割、起身抱、蹲下捡,不放过一颗麦穗。收割机的加入又给金色田间增添别样风采,随着一簇簇饱满的青稞被“收入囊中”,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飘荡在田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加查县安绕镇的村民索朗说道“现在农田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农田也非常肥沃,加上有机械收割,家里的地一两天就能收完,再也不用全家齐参与,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我们可以放心外出务工了。”
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收割方式,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真正把高原农田变成了农民的希望田、致富田。
扎根雪域,彰显央企担当
丰收的景象随处可见,西藏千亩金色麦浪却不常见。丰收和喜悦的背后,是50万立方米客土回填,是3万米灌溉渠系、1.1万米引水管路做辅助,是1.3万米田间道路、12万平方米边坡框格支护来保障,更是建设者们默默付出的最真实写照。
现农田节水灌溉配套设备及田间管网基本建设完成,水电五局承建的复垦项目实现了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场景。9大区高标准农田,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粮食产量近70万斤,实现了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加上青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先进种植和管理经验推广,西藏自治区农民致富指日可待。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嘎麦村,我一辈子都在种庄稼,从没离开过这里。以前我们都是种一小块一小块的青稞,全靠人力,速度慢,收成少,仅满足自家食用,从没想过我们村会有上千亩高标准自动化灌溉农田,机器也直接到田里播种收割,速度快了,产量提升了,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幸福了,这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们。”格桑达娃激动地说道。
感谢话语千万遍,老百姓获益最实在。标准化农田青稞的大丰收,是西藏高原基础事业建设和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西藏自治区各地青稞将陆续迎来大丰收。
喜迎金色千重浪,砥砺奋进正当时。水电五局建设者将深入落实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扎根雪域高原、砥砺奋进、精准施工,进一步筑牢西藏粮食安全,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扛起央企责任与担当。
集中捡石头-打造优质农田
标准农田-青稞出苗
助力农民秋收-维护民族团结
机械收割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