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这春风拂绿、万物复苏的时节,嘉陵江畔传来捷报,重庆市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嘉陵江干线全线通水,为渝西大地奏响了一曲“水润万家”的时代强音。
春潮涌动处,山河焕新颜。站在通水节点回望,水电五局建设者的足迹已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上,从“挂图作战”的日夜坚守到“水网互联”的民生图景,每一步都诠释着“水利为民”的初心。随着长江与嘉陵江的汩汩清流奔涌注入渝西腹地,这片曾因“守着两江却喊渴”而困顿的土地,正见证“水韵天成”的生态觉醒,“两江互济”的调水蓝图通过智慧水网渐次舒展,将江河之力转化为滋养大地的生命经络。
破局:引两江活水,纾千年之渴
长江与嘉陵江的涛声回荡千年,却在渝西大地上空化作一声喟叹。这里的人们临水而居,却如逐浪的沙砾,渴望着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甘霖。重庆虽坐拥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过境,有大小河流5300余条,水资源看似丰富,但分布不均,尤其是渝西地区面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渝西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581立方米,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千年之渴”不仅关乎民生冷暖,更成为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隐痛。
而今,这一困局终被打破。2020年,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启动,如一支挥向苍穹的巨笔,以长江、嘉陵江为墨,在巴山渝水间勾勒出“两江互济”的磅礴水网。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优化渝西地区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互联互通、互调互济,年供水量达10亿立方米,覆盖渝西地区1.18万平方公里(约占重庆市总面积的七分之一),惠及人口近1000万,将有效解决渝西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注入强劲的“水动能”。
水电五局作为渝西工程“急用先建”施工单位,承担东干线德感加压泵站、东干线德感至西彭水厂(18.4公里)、西彭水厂连通线(18.2公里)和嘉陵江干线璧山城区段(7公里)施工任务。自2020年12月19日中标以来,五局建设者们牢记“让渝西百姓早日喝上长江水”初心使命,全力以赴,不等不靠,先后克服征迁协调难度大、施工战线长、地质复杂、工期紧等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各项节点目标。2021年6月30日,德感加压泵站主体结构封顶;2021年12月23日,德感至西彭水厂段全线贯通并顺利通水,实现德西线当年开工、当年具备通水条件的目标;2022年6月13日,东干线西彭水厂连通线管线提前两天实现顺利贯通;2025年3月31日,嘉陵江干线全线通水,其中水电五局建设者们圆满完成嘉陵江干线璧山城区段施工任务,以专业实力和创新精神为渝西水网贯通注入强劲动能,更以“铁军答卷”回应了百姓“开门见清流”的殷殷期盼。
攻坚:以科技织网,筑山河通途
九曲回环穿地网,百转终成润民渠。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程中,水电五局勇挑重担,承担了其中43.6公里的施工任务,线路复杂绵长,途经多个行政区、乡镇、村社,承建的3条重要管线共设计几十处顶管、埋管工程,其中德西线包括9处顶管及8段埋管工程;连通线包括18处顶管及19段埋管工程;嘉陵江干线璧山城区段完成4处顶管及5段埋管工程。面对重重挑战,水电五局渝西项目部聚焦工程项目难点、卡点、痛点,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针对现场实际情形进行工艺创新,交出了山河通途的完美答卷。
在连通线施工过程中,设计有一处穿九江大道及迎新村高地顶管,总长度为852米,计划工期为三个月,原方案设有中间井一处,但因征地、进度及行政许可等诸多问题现场不具备中间井施工条件。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工期,渝西项目部不断优化比选方案,最终创新性提出“双向顶进、孔内对接”的实施方案:顶管自两头双向对顶,穿九江大道段顶进钢套管,钢套管施工完成后对钢套管外壁进行注浆填充;与此同时,穿迎新村高地顶管在完成近740米的顶进后,精确无误地从已经完成的钢套管内部顶出。最终,对顶顶管经过近千米的“穿针引线”,提前28天在三十多米埋深的地下实现零偏差精准贯通,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面对重庆山区的复杂地质条件挑战和征迁困局,项目团队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摸索出了一套砂泥岩地质人工顶管快速施工的方法,采用“机械顶管+人工顶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征地面积,节约了征地费用。同时人工顶管能够克服砂泥岩地质渗水、顶进缓慢、刀头磨损严重等问题,大大节约施工资源的投入,加快了顶管施工进度。该工法在汪家坡顶管施工中成功应用,较原计划工期缩短了15天,与传统机械顶管相比施工效率提高了约10%至20%。此外,该工法成功用于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其他几个顶管工程,且均顺利贯通,收效显著。
焕新:润一方热土,兴百业民生
建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攻坚战场上,水电五局渝西项目部以“建一座工程,暖一方民心”为理念,既以科技利刃劈开地质险阻,更以赤诚之心浇筑企地深情,主动帮忙解决项目所在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惠民工程真正成为“连心工程”。
破局征迁,踏破铁鞋解“千结”。渝西工程连通线管线途经高新区走马镇、江津区双福园区,终点至西彭水厂,途经4个区、5个镇、27个村社,迁改任务繁重,协调难度非常大。面对村民对施工影响的担忧,项目部成立“党员协调组”,向村民不厌其烦地作解释,解释管线对住户无影响,解释工程对整个渝西的重要性。对外协调人员每天的微信步数不下数万步,走访村户数百户,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继续来,直到化解清楚为止,解决了当地村民各种纠纷问题数百次。
企地共建,清流未至情先暖。项目部将“水脉”与“血脉”相连,连续两年组织“热血润渝西”无偿献血活动,极大缓解了医院临床用血困难;联合村党支部开展“绿化家园 美丽乡村”植树节活动,在管线沿线种植香樟、红叶石楠等树木百余棵;玉凤村长石坝、柯家庄部分乡村道路因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破损严重,给该路段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项目部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接,用时一天完成了破损路面的修筑工作;为方便椒农晾晒花椒,积极主动帮助村民修整院坝晾场;并在“七一”期间,携手梓槐村村委慰问患病退伍军人、高龄老人,送去米面油及定制健康药箱。件件为民善举温暖人心,当地村民自发联合向项目部送上“调长江水解民渴,真情奉献显担当”锦旗。
山河为证,水通人和两相宜。如今,汩汩清流沿着管线润泽千家万户,而项目部留下的不只是钢铁水脉——那条被修复的村道使村民出行更便捷,那片新植的树林摇曳着春天的生机,那些被温暖的老人传颂着央企的温度,在巴渝大地写下最动人的共生诗篇:山河通途处,皆是鱼水情。
春风又绿渝西岸,活水长流万物兴。矗立于嘉陵江干线全线通水的历史坐标之上,水电五局建设者以铁肩担起“水利为民”的使命,用智慧和汗水浇筑“山河重塑”的丰碑。如今,两江之水穿山越岭,浸润着农田、工厂与万家灯火,更激荡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潮声。这奔涌的“地下长龙”,不仅是渝西大地的血脉,更是一条写满初心、通向未来的“幸福渠”。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