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双虹贯南北 时代匠心映征程
——从莱荣到雄商的“变与不变”

来源:二公司 作者:郝君美 摄影: 郝君美 时间:2025-11-24 字体:[ ]

从胶东半岛的山海之间到鲁西平原的麦浪之上,水电五局的建设者用钢铁意志架起两条蜿蜒的高铁巨龙。莱荣高铁的山海回响犹在耳畔,京港高铁雄商段的平原长歌已近尾声。

在山东这片热土上,两个跨越时空的高铁项目,见证着环境、时间与技术的迭代变迁,更镌刻着水电五局始终不变的初心、匠心与创新精神。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为民筑路”的初心

从胶东半岛的“山海挑战”到鲁西平原的“平原考卷”,地理环境的巨变从未动摇水电五局“筑就民生通途”的初心。莱荣高铁沿线,19.8公里的管段内不仅有牟平-即墨地质断裂带的地质风险,更要跨越多条河流,面对海相淤泥层与硬质岩并存的复杂施工条件,建设者们顶风冒雪,在极端寒潮中三个月建成海阳制梁场,用千吨的运梁车在隧道与架桥机的间隙中安全穿行,最终铺就半岛1小时交通圈的民生之路。

如今,建设者们转战鲁西平原,面对33.465公里的钢铁弧线与914孔箱梁的预制重任,在无垠麦田中崛起现代化梁场,将昔日的农田变为“钢铁梦工厂”。这里既有卫运河特大桥的跨河攻坚,也有跨京九铁路转体连续梁的毫米级对接,更在古运河遗址旁践行“考古先行”的生态承诺,让钢铁巨龙与运河文化和谐共生。

从半岛山海到平原沃野,变的是从山地到平原的地理格局,不变的是五局人“建一项工程、惠一方百姓”的初心——莱荣高铁的企地共建温暖孤寡老人,爱心助农助力颗粒归仓;京港高铁雄商段的以工代赈让当地农民变身高铁建设者,爱心红马甲穿梭在临清集市上宣传消防知识,两条高铁都成为串联民生希望的“幸福纽带”。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匠心

从莱荣高铁872天的日夜鏖战到京港高铁雄商段三年多的精工细作,时间流转中,匠心始终闪耀。在公司首个高铁制梁场也是届时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高铁箱梁制梁场——海阳制梁场,五局人从“零”开始摸索高铁梁场建设要点,顺利通过梁场取证,并在预制梁过程中引入智能张拉与养护等设备,用智慧梁场管理系统将箱梁预制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更创下每日4榀的架梁速度。莱荣高铁通过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企业工法的技术沉淀,实现从高铁梁场施工“新兵”到“行家里手”的蜕变。

时光不语,岁月有痕,这份匠心在京港高铁雄商段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在京港高铁雄商段山东段最大的高铁梁场临清制梁场内,箱梁外模打磨检测涂油一体化装置让12人协作的工序缩减至1人操作;智能养护系统根据红外热像仪检测到的温湿度自动调节喷淋时长,使混凝土强度达标率再上新台阶;“1+10+N”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智能提效”运用BIM技术赋能跨京九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将2个7100吨的T构在35分钟内“丝滑转身”33°85′,实现毫米级对接桥体“丝滑转身”。在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创新采用“多作业面分段分区+各工序流水作业”的施工模式,配置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门式扣压工装、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及整平收面一体化设备,不仅大幅提升了轨道板精调精度,更实现了施工质量的全方位管控。

从莱荣高铁的“大规模优质量”到京港高铁雄商段的“智能化高精度”,变的是施工周期与建设规模,不变的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60项专利、10余项技术攻关,正是这份执着的最佳注脚。

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敢为人先”的创新

从莱荣高铁的“破局探索”到京港高铁雄商段的“智能跨越”,技术手段的迭代升级,始终延续着水电五局“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在莱荣高铁建设中,面对地质难题,项目部引进气动潜孔锤新型钻进设备,采用振动锤+长护筒配合旋挖等方式进行施工,解决了硬质岩、海相淤泥层导致的桩基施工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梁柱式支架建设了10座特殊结构梁,以应对管段内存在的多条河流和牟平-即墨地质断裂带。在海阳制梁场内打造数字梁场管理系统,采用大数据动态管控系统,盯控梁场各工序施工情况及机械设备运行状况。项目实现了对人员、设备、安全的实时监控,让制梁效率大幅提升,为后续高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京港高铁雄商段时代,创新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赋能”。省部级课题《大型铁路梁场规划建设及预制一体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核心成果“无人化拌和站”将拌和站生产管理全面迁移至线上,以智能化技术破解传统施工痛点,为高铁基建注入全新动能;桥面智能振捣整平一体化装备、智能切线凿毛喷涂一体化装置、预应力施工的自动穿束装置等自研装置让“人海战术”变为“指尖掌控”;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实时追踪运梁轨迹,AI动态模拟分析施工进度,碳排放系数法精准管控绿色施工。在路基CFG桩施工过程中创新构建“北斗定位+智能监测+物联感知+数字平台”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实现施工轨迹毫米级定位、质量偏差秒级预警,总结形成的工法《高速铁路CFG桩智能、信息化施工工法》获评2023-2024年度铁路工程建设部级工法,该工法也是公司首个国铁集团工法。历经沉淀与创新,公司在铁路建设领域不断突破、地位凸显,京港高铁雄商段项目员工王峥岩、张达志,获聘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为企业技术实力再添佐证。

从莱荣高铁的设备引进与工艺创新,到京港高铁雄商段的产研融合与智能升级,变的是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实力,不变的是“诚实守诺,变革创新,科技领先,合作共赢”的理念——省部级重点课题的攻坚、党员示范岗的带头引领、青年突击队的技术探索,让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

从莱荣到雄商,两条高铁横跨山东大地,串联起过去与未来;从山海到平原,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初心如磐、匠心不改、创新不止。当京港高铁雄商段无砟轨道施工完成的时刻,这两条钢铁巨龙不仅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坚实骨架,更是水电五局“建精品工程、筑交通强国”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份变与不变的坚守,终将化作更多跨越山河的通途,书写央企担当的崭新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