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记3000米海拔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的攻坚队

来源:四公司 作者:林小琦 时间:2025-06-30 字体:[ ]

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地处海拔近3000米。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灌浆作业班组早已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施工中。这支由十多人组建的灌浆队伍,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劲头,最终上库进/出水口帷幕灌浆工作面提前4天交付。

一尺一尺抓进度

“殷工,9号孔位可以验孔了。”白班班长一声招呼,殷争龙三步并作两步奔向9号孔位。只见他熟练地拉开背包,取出卷尺、施工日志、签字笔等。他一边示意钻机操作手起钻,一边翻看关于9号孔位的施工情况。只见殷争龙熟练地翻阅着施工日志,密密麻麻的字迹中记录着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施工日志上会清晰地看到哪个孔位出现了冒浆、串浆,哪个孔位进尺了多少米,哪个孔位的吸浆量是多少等等,他在施工日志上都详细准确地进行了记录。

“班长,7号孔位待凝时间到了,可以扫孔钻进了,灌浆时,多观察下压力情况”“施工任务结束后,施工面水泥浆液清理干净,三级沉淀池及时清渣,过程中注意管路不要堵塞了”。殷争龙耐心地与夜班班长进行工作交接。只要是工作面上的事情,大到压水检测,小到孔位纠偏,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推每一尺进度。他常说“干帷幕灌浆,特别是深孔帷幕灌浆,必须关注每一次进尺,只有把握住了进尺,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殷争龙一边跟班长说着,一边又在施工日志上填上了崭新的一笔。

一环一环抓质量

“咱们这个项目岩层裂隙发育,串浆、冒浆、漏浆现象较多,部分孔段更是出现了回浆变浓、抱钻的情况。”康永珍一边描述现场情况,一边和几名技术员商讨优化施工方案。

“我觉得,要想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应该重点在过程管控方面多下功夫,可以建立销号制度。”技术员谯磊边提意见,边形成文字方案。

“在我看来,重点应该放在效果验证方面,效果检验是把控质量的重要关口。”小殷也积极建言献策。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工程管理部的灯还大亮着,项目技术团队针对项目棘手问题,依然在如火如荼地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全体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反复优化方案,项目部摸索建立了“技术攻坚-过程管控-效果验证”三级响应机制。一方面组织技术团队开展专项技术交底,针对漏浆问题创新采用“限流降压+浓浆风控+水压塞绕过渗漏点”灌浆工艺;另一方面建立特殊情况处理台账,实施“24小时技术值班”制度,技术员进驻项目现场,随时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进行处置。据悉,单日最高处置异常孔段高达9个,为项目顺利完成节点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党员康永珍为首的技术团队,不舍昼夜,24小时轮流坚守,不单单保证了施工进度,还准确把控着灌浆质量的每一个环节,为项目部高质量完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项一项保安全

“今天我们施工面在上水库帷幕灌浆作业面,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安全员小张正在进行当日的班前五分钟教育。为了保障项目安全生产,项目部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类,并逐项列举风险控制措施,以班前五分钟教育、周例会、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形式层层渗透至班组的每一名成员。

“小李,在制浆过程中,一定要把防尘口罩戴好”“操作钻机时,要按照操作流程,务必持证上岗”。小张穿梭在施工区域的各个角落,任何一个安全隐患都逃不开他的火眼金睛。

“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既然戴上了红袖标,我就要对得起这一抹红。”小张一边说着一边将左臂上的安全袖标又一次进行了平整。说话间拿着工前作业安全条件确认表穿梭在各个作业面。他一边逐项确认安全条件,一边排查着潜在的安全隐患。随着安全作业确认单被一项项勾选,作业班组也投入到了新的一天紧张的工作中去。

旌旗引征途,实干见精神。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灌浆团队中,职工平均年龄不足35岁。回溯过往,他们在海拔近3000米的恶劣环境中从未说过一句推诿的话。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他们更是积极响应,献言献策,即刻便把自己的担子挑了起来。他们虽然分工不同,能力水平各异,但是却都能立足岗位、奋勇争先,勇当逐梦先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他们心怀感恩,使命在肩,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施工节点目标。新征程,新使命。未来,他们定会以更加勇毅沉稳的步伐,更加饱满激昂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后续施工任务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