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震:我的十年水电情

来源:五公司 作者:刘丹 时间:2025-03-28 字体:[ ]

人生若以900个月为尺,那么每一格都镌刻着跋涉的印记。那些逆流而上、以山河为卷的水电人,总在荒原与星辰间丈量理想的高度。十年光阴,简震的足迹从安谷蜿蜒至云阳,在混凝土的肌理中浇筑信念,于隧洞的幽深里点亮青春。他以工程为笔,以江河为墨,写下一部关于坚守与超越的史诗。

追梦·奋进之路

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简震背着行囊一路向南,成为安谷项目的一名质检员。他像一枚倔强的铆钉,牢牢钉在施工一线:晨曦中手持图纸核对钢筋间距,暮色里伏案整理验收记录,深夜的工棚常亮着一盏孤灯,将《施工规范》的边角翻得卷起毛边。

“质量是工程的脊梁。”他常对工友念叨。彼时的他,像一台永不停歇的仪器,用双脚丈量每个施工断面,用数据编织安全之网。当项目进入履约末期,团队人员如候鸟般迁徙,他却选择留守。白天化身“全能战士”,穿梭于技术交底与现场巡查;夜晚蜕变为“数据捕手”,在变更单与进度表中织就精密网络。三年淬炼,砂砾终成璞玉——从质检员到技术骨干的蜕变,在无数个与星辰对话的夜晚悄然完成。

2016年,犍为项目的江风裹挟着挑战呼啸而至。面对图纸空白、资金短缺的困境,简震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他如弈棋者般运筹帷幄:白天扛起测量仪勘测地形,黄昏伏案编制《智能钢筋下料系统》,深夜又与规范条文鏖战至天明。当可视化管控平台在工地投下第一束数字之光,监理的赞誉化作勋章——这是技术突围的胜利,更是理想主义者对荒野的深情告白。

十年来,他先后参与了安谷、犍为、龙溪口等项目建设,水电五局见证了他一路成长,由懵懂走向成熟的舞台。

筑梦·提升之路

凭借着他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实现了从一线质检员到工程部主任再到总工程师的身份转变。时间的流逝和岗位的变化见证了简震的成长,更高的能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他逐渐习惯了向急难险重任务“亮剑”,向“硬骨头”开刀。

十年磨剑,龙溪口的涛声见证了他最华丽的转身。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简震带领团队在破碎的岩层间开辟通途。面对混凝土浇筑的“蜂窝麻面”顽疾,他化身“工艺医师”,在13块试验田里播种创新:调整配合比如调配秘方,试验振捣参数似雕琢玉器,最终凝练出百组黄金数据。BIM技术的三维模型在屏幕上生长,将施工风险消弭于虚拟世界;“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的旗帜插在墩墙顶端,新型悬臂模板如鹰隼展翼,让效率提升30%。

荣誉簿上,7项省部级工法、5项专利、3项国家级QC成果熠熠生辉。但这些数字背后,是284个昼夜的挂图作战,是混凝土泵车轰鸣中的灵感迸发,更是将“不可能”锻造成“中国建造”名片的执着。

传梦·责任之路

天生云阳、万里长江。这个独特的重庆一隅,就只有夏季和冬季之别,每年夏季降雨量逐渐增多,大量的雨水天气对项目的施工影响巨大,尤其是对土方开挖和填筑作业更为明显。本标段施工项目多,工程量大、工作面分部较广,工程筹建期与主体建设期同步开展,场内道路运输强度高,相互之间交叉影响明显,协调工作量大,加上雨季和冬季施工难度大,如何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成了简震工作中关注的重点,经过多次对1号道路坝后之字路优化,与设计现场对接优化前后的作用、功能,主动寻求技术服务,快速的完善优化后图纸,更快进行工程施工,达到节约工期、年底通行节点要求。

他是新员工的“领航员”。简震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亲抓亲管,在云阳抽蓄项目今年分了八位新员工,简震十分重视,从接新生,到分配导师带徒分配都亲力亲为,在新生座谈会上,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成长感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宝贵经验。他会仔细了解每名新员工的专业以及兴趣方向确定各人分管内容,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动性,并以“萌新讲堂”为契机,来自工程部的四位新职工就近期导流洞施工学习成果进行分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关注职工取证,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员工积极考取各类证件,努力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和学习能力。

他亦是团队的“心灵摆渡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经常性地和项目员工谈心谈话,帮助大家及时梳理心中困惑,解决实际困难,使大家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了保障员工能吃好住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项目部根据南、北方差异,每两周调整一次食堂菜单,最大化的满足每一位职工,并每月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加以调整。

“工程会竣工,但精神的丰碑永远矗立。”他主持编制的《小断面隧洞快速施工技术》,既是专利证书上的铅字,更是薪火相传的火种。那些他手把手教会的测量手法、熬夜修改的施工方案,正在新一代水电人手中续写传奇。

从安谷到云阳,简震用十年光阴注解了“水电精神”的深意——它藏在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里,融于汛期抢工的汗水盐渍中,更镌刻在把荒山野岭变为光明的集体记忆里。当首台机组轰鸣声响彻峡谷,那不仅是电流的脉动,更是一群追光者用青春谱写的山河壮歌。

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半夜巡岗的习惯。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基坑,像星子坠入人间。有年轻技术员问他:“这么拼,图什么?”他指向远处渐亮的山峦:“你看,每盏亮起的灯,都是水电人写给大地的情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