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白鹭,栖息在浙东天台的苍翠群山中,今天,我要向世界宣布一个好消息。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正式蓄水啦!这意味着,这个被称作“会呼吸的明珠”的超级工程,很快就会和大家正式见面啦。
首先,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颗“会呼吸的明珠”吧。
它总投资107.4亿元,额定水头724米,为全球在建水头最高,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其中单机容量全国最大,预计2027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年发电量可达1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浙江电网电力系统的燃煤消耗量约5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04万吨。将填补长三角区域灵活调峰资源的缺口,为“双碳”战略落地注入澎湃动能。
好了,介绍暂时先做到这里,接下来跟我去逛逛我们的下水库吧。
我们下水库的大坝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高71米,坝顶长度420米,坝顶宽度8米。总库容1076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库容936万立方米,调节库容718万立方米。首次蓄水主要依靠截流蓄积和始丰溪引水。为保障库区水质,水电五局建设者在蓄水前专门组织人员,对库底建筑余料和腐殖层进行了深度清理。水库后期主要利用“自然补给+循环利用+智慧调控”的形式。既依托天台山的自然降水优势,又通过尖端的工程技术实现水资源零浪费。未来,随着电站全面投运,这套“水能共舞”系统将成为长三角水资源集约利用的标杆。
作为土生土长的鹭,我的家乡建设了这样一个超级工程,我真的既激动又自豪!
今天,水库终于要蓄水了,为了这一刻,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管库区交地时间较晚,但他们凭借出色的策略与执行力,成功应对了紧张的工期。通过超前策划,加大资源投入,倒排施工计划等有效措施,克服了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大坝开挖时,他们合理增加了施工便道;增设跨趾板贝雷桥;采取大坝,趾板两个施工部位同时进行施工;趾板,坝基多区域面同时开挖。填筑时,采取分区分期填筑的方式;选用32吨重型振动碾设备提高填筑密实度,并通过控制碾压层厚和碾压遍数,有效缩短了坝体沉降期;中转料场提前储备大坝填筑料,确保大坝填筑前期用料充足进而加快大坝填筑工期;利用坝体的自然沉降期实施滑模固坡砂浆,既提高了固坡平整度又提升了施工效率。因此,下水库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极大程度地缩短施工工期,使得下水库大坝从开挖、填筑、面板浇筑完成由原计划的21个月缩短至16个月,多次打破行业内施工纪录。面板混凝土施工中,首次应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创行业内首次。
他们真的超厉害,但是,我一开始并不喜欢他们。因为起初的他们,在我眼里就是个“入侵者”。
还记得有一天,我被不属于这里的声音惊醒,“蓄能电站、生态补偿、节能减排、文物保护……”好多陌生的词涌入我的脑海里。随之,山体被挖掘,林木被破坏,溪流被阻断,裸露的边坡和岩体越来越多,连我身边的古桥也面临危机,我看着这群入侵的人类,愤怒,嘶吼,整日在山林里悲鸣。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这不是破坏,是新生。
等等,既然提到了古桥,那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下水库施工区域里有座叫灵泽的古桥,它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名录里不可移动的文物,在前期施工策划中,它是上坝道路的必经之地,为了保护它不被破坏,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可下了大功夫,经过与县文旅局、业主、设计多次研商,更改了上坝的道路,灵泽桥被用心地保护起来了,它可以继续延续当地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记忆。
不只古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利用CBS植被混凝土技术给施工时破坏的边坡,洞口、路基进行复绿,给库区里的珍稀植物搬新家、给溪流改道、土地重披绿装等等,都是水电五局建设者用心守护生态脉搏和绿水青山的时代答卷。
以系统治理守护生态脉搏,用匠心雕琢润泽青山碧水,这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正镌刻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日复一日,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成了我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带着图纸与星光,在工区的褶皱里穿梭,用安全帽下的汗珠浇灌出这座超级工程的轮廓。我目睹他们以创新为刻刀,在大地肌理上雕琢能源奇迹——当岩锚梁架起光之琴弦,他们在镜面般的混凝土上丈量毫米级的精度;导流洞贯通刹那,他们让沉睡的暗河循着生态轨迹流淌,每一滴的水珠都镌刻着绿色智慧;数十台自卸车奏响填筑料的交响曲时,他们正用北斗系统编织着数字化施工的图谱。
当启闭机缓缓落下闸门,当一泓清流汇入库区,这颗“会呼吸的明珠”已然苏醒。我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俯冲而下,雪白的羽翼触碰水面的刹那,千万圈涟漪碎成银河星辰。此刻,库区升起的不仅是碧波,更是五局人用三年时光酿造的绿色动能。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