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杭大运河到雄商高铁:临清跨越时空的交通接力

来源:二公司 作者:郝君美 摄影: 郝君美 张达友 时间:2025-08-22 字体:[ ]

悠悠运河水脉传承千年文明,赫赫高铁动脉擘画时代新篇。

当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号子渐隐于历史烟霞,雄商高铁的钢铁脊梁正为山东临清勾勒崛起新坐标。从帆樯如云的运河商埠到桥隧相连的高铁新城,这座曾因"漕运咽喉"而"富甲齐郡"的古城,正以钢梁为笔、创新为墨,在北纬36°的黄河冲积平原上,书写贯通南北的交通文明新史诗。

运河之畔,钢铁脊梁撑起交通新骨架

千年大运河,宛如一条流动的文化丝带,蜿蜒穿过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而雄商高铁项目所在地——山东临清,正是这条璀璨丝带上的一颗重要明珠。

依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自元至清,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的东风,这里“舟车毕集、货财萃止”,尽享五百年繁华。然而,随着黄河改道导致北方运河断航,临清逐渐褪去漕运要冲的光环。2022年9月29日,雄商高铁站前八标项目的开工,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动能。

雄商高铁站前八标项目战线全长33.465公里,如一条钢铁巨龙穿梭于临清市与东昌府区之间,94%的桥梁占比让“空中筑路”成为常态。其中,跨南水北调小运河双128米连续梁作为横跨京杭大运河遗址及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的关键工程,主桥采用“72+128+128+72”米连续梁设计,梁体弧线与运河古道的走向巧妙呼应。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水北调及古运河遗址环境保护问题,对古运河遗址实行测绘并设置隔离屏障,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环境的扰动,最终将挂篮悬臂浇筑的线形误差控制在3毫米,让现代桥梁与千年运河实现“时空握手”。

跨京九铁路转体连续梁更堪称“空中芭蕾”——2个7100吨的T构需在35分钟内精准转体33°85′。项目通过桌面演练,细化转体过程安排,并组织试转体,各项措施精准衔接,最终实现毫米级对接。2025年2月17日,随着卫运河特大桥跨G514先锋路“44+64+37”米连续梁顺利合龙,标段内13座连续梁全部合龙,在运河两岸架起了13道钢铁彩虹。

钢筋铁骨,智慧梁场锻造时代新引擎

“文人学士、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赶考举子,只要是从南方进京,几乎无不通过临清。遥想当年舟舶星聚,帆影云展;廛肆扑地,歌吹沸天;车水马龙,商贾联翩,景象何等繁忙动人!”季羡林先生笔下的繁华,如今正以新的形式在他的故乡临清重现。

雄商高铁的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焊花飞溅,914榀预制梁已全部落成,架梁机正像钢铁巨人般伸展长臂,将每榀梁稳稳安放在桥墩上,曾经舟楫穿梭的运河漕运故地,正崛起时速350公里的钢铁动脉,临清“南北要冲”的荣光,在这绵延的梁面上书写“新繁华”。

支撑这份“新繁华”的,是占地206.7亩的临清制梁场,作为雄商高铁山东段最大的高铁梁场,这里承担着914榀箱梁的预制任务。梁场内,智能装备取代了传统工艺:接触网支柱基础定位设备将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彻底解决了侵线问题;箱梁外模打磨检测涂油一体化装置通过激光检测仪和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进行模板打磨并自动识别缺陷,自动进行打磨涂油,让12人协作的工序缩减至1人操作;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养护系统,能根据红外热像仪检测到的温湿度自动调节喷淋时长,使混凝土强度达标率再上新台阶。梁场还建立了“1+10+N”数字化管控平台,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实时上传云端,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即可监控生产进度,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智能提效”。2025年4月18日,随着最后一榀箱梁浇筑完成,这座“钢铁梦工厂”圆满完成使命,为后续铺轨施工铺平了道路。

党旗指引,匠心纽带系紧民生同心桥

古老的运河,奔流不息,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见证着临清的变迁。

在雄商高铁站前八标建设现场,一面面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项目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工程蓝”,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工程建设全链条,在山东临清这片承载着千年运河文化的土地上,一场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底色的建设实践正在生动上演。

在连续梁施工现场,飘扬的党旗与高耸的塔吊构成独特风景。项目党支部创新"党建+民生"模式,将以工代赈政策转化为"家门口就业"的切实福利——经过钢筋焊接、机械操作等专业培训,数百名临清百姓实现身份转变:运河岸边的玉米种植户王叔,如今已成长为熟练的箱梁钢筋工,家庭收入实现阶梯式增长;曾辗转异乡谋生的张姐,终于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工作,年幼的儿子再也无需在视频画面里寻觅妈妈的身影。党建引领下的民生实践不止于此:党员突击队在乡村集市开展"共筑消防安全防线"活动,累计发放200余份安全手册;极端天气下连夜清理施工便道积雪,保障周边群众出行;组织"古运河保护"行动,清理河道垃圾20余袋。这些实践让高铁项目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成为联结党心民心的"同心桥"。

雄商高铁不仅是一条连接城市的交通动脉,更成为了一座架设在党和群众之间的“同心桥”。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雄商高铁项目正处于攻坚阶段,雄商高铁建设者以高铁的铁脊挺起交通强国的雄健筋骨,用钢筋混凝土的厚重托举千年商脉的薪火传承。这场跨越古今的交通接力赛中,临清古城正以桥梁为弦,重新奏响连接南北的动脉强音,在新时代的浪潮里重塑 "漕运明珠" 的璀璨荣光,让历史年轮与现代轨距在鲁西平原上交辉成势不可挡的奋进图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