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凌晨,河北承德兴隆县遭遇历史罕见持续强降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量级达250至293毫米。山洪咆哮,泥石奔涌,道路坍毁,家园被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告急!险情即是冲锋号!水电五局承德项目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展开自救,经20小时昼夜鏖战,成功将243名受困人员安全转移。随即,公司党委主动响应地方政府及电建集团号召,以历经暴雨考验、全员安全脱险的四公司承德项目管理团队为骨干,火速集结周边项目精锐力量与重型设备,组建抢险救灾突击队,驰援受灾村庄,以央企脊梁扛起救灾责任!
闻令疾行,科学部署筑牢生命防线
面对肆虐洪魔与复杂灾情,水电五局党委迅速构建高效指挥体系。8月6日,水电五局各级领导亲临一线挂帅,深入重灾区六道沟村、赵北沟村实地踏勘,精准掌握河道淤塞、道路中断、山体滑坡等核心险情。基于详实调研,连夜编制《抢险工作指导手册》,建立“兴隆县抢险”应急通讯平台,召开专题部署会,将突击队分为两个精锐小队,剑指两村核心抢险任务——道路抢通生命线与河道疏浚安全网。
科学预案引领高效行动。手册系统构建了“灾情研判—资源调配—作业流程—安全保障”全链条机制,为救援提供了清晰的“作战地图”。工作群实现指令秒达、进展秒报、问题秒解,确保整个救灾行动如臂使指,为后续攻坚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鏖战攻坚,心系两条“民生路”
凿通“希望之路”。8月9日至14日,抢险一队挺进六道沟村二组。五户人家,十几口村民的生计,全系于漫山遍野的山楂树。然而,暴雨将唯一的上山之路撕得支离破碎,熟透的山楂滞留枝头,丰收的喜悦化为焦灼的叹息。突击队员感同身受,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投入2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向塌方与淤泥宣战。烈日炙烤下,机械轰鸣不息,队员挥汗如雨,一寸寸清理、一米米推进。五昼夜鏖战,累计疏通道路3000米,成功处置3处重大塌方险情。当满载山楂的农车再次驶上平整的山道,村民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这条用责任与汗水重铸的“希望之路”,托起了他们沉甸甸的丰收与明天。
抢通“回家之路”。8月7日起,抢险二队分兵突击赵北沟村三个小组。在一组,队员逐户排查险情,对切坡户、临河户、低洼户进行“地毯式”安全动员,确保18户村民转移路线清晰、安置无忧。在二组,面对五户村民房屋被泥流吞噬的惨状,队员心如刀绞。他们协调2台挖掘机昼夜奋战,在泥淖中为村民刨寻被埋家当,清理面积约500平方米;同时加宽加高道路1000米,清理河道淤泥1000米,显著降低水位,守护了刚修复的路基。在三组,针对十六户村民门前道路塌陷的困境,队员调集1台挖机、1台铲车、1台自卸车,采用“抛石挤淤+分层碾压”工艺,科学修复路基悬空,硬是在断壁残垣中凿通4条总长2500米的“回家之路”。当最后一块顽石被移开,村民踏上久违的家门小径,泪水与笑容交织——这坚实的路基,铺就的是归家的踏实与重生的信念。
专业担当,用数字交初心答卷
截至8月14日17时,水电五局抢险突击队在洪魔肆虐的土地上写下了最后答卷:
累计投入:精锐人员79人次,重型设备33台套;
核心战果:抢通恢复道路约12公里,疏通河道淤积1600立方米,修复路基3120米,完成河道管涵疏通12处,边坡防护加固300米。
这一连串滚烫的数字,不仅远超地方政府交办的救灾任务目标,更为受困群众凿开了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与物资动脉,将绝望的孤岛变为希望的绿洲。
这些数字,是专业指导的成果。水电五局及时掌握一手数据迅速编制的《抢险工作指导手册》,构建起覆盖组织架构、资源调度、作业标准、安全保障的全流程体系,成为贯穿始终的行动纲领。
这些数字,是突击队始终将“人员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成果。每日作业前必做深度安全交底,强化风险辨识能力;对道路塌方、边坡失稳等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制定周详预案。尤其在当地发布防汛响应及降雨期间,果断暂停作业撤离人员,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刻入每一次行动,最终实现全程“零伤亡”,全员平安凯旋。
洪峰退去,山河重整。水电五局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硬核作风,在兴隆县抗洪抢险的战场上,交出了一份彰显初心使命、不负重托的答卷。这场与洪魔的较量,不仅锤炼了队伍“科学高效、生命至上”的应急能力,更深刻印证了“国之大者”的赤诚情怀。展望未来,水电五局将永葆“顶梁柱、顶得住”的担当本色,持续淬炼应急救援利剑,为守护江河安澜、保障人民安康贡献不竭的五局力量。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