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龙穿梭织锦绣 匠心筑梦绘新篇
——水电五局“十四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纪实

来源:二公司 作者:马强飞 时间:2025-11-06 字体:[ ]

一条条钢铁巨龙穿山越岭、贴地飞行,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脉,书写了一段属于新时代的奋斗荣光。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这一数字背后,是轨道上的城市群加速成形,是日均约1亿人次出行的民生温度,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生动实践。

在波澜壮阔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画卷中,水电五局以江河奔腾般的激情与高山仰止的匠心,将水电铁军的荣光深深镌刻于钢轨延伸的每一个角落。

循“新”而行,擘画轨道交通新格局

水电五局深植于水利水电建设的雄厚根基,却从未停止开拓创新的脚步。

“十四五”以来,面对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机遇,水电五局将轨道交通业务作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并非简单的业务延伸,而是一次基于核心能力、洞察时代需求的战略性跨越。

从驾驭奔腾江河到驯服地下潜龙,从构筑大坝雄姿到精细雕琢盾构隧道,变化的是一线战场,不变的是那份对工程质量极致追求的铁军精神和对国家建设的赤诚担当。水电五局整合优势资源,汇聚精兵强将,将多年来在水电领域积累的超大埋深隧道施工、复杂地质处理、高精度测量控制、大型设备管理等核心技术,创造性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十四五”以来,水电五局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实现了“一城”到“六城”的华丽转身,并首次走出国门参与塞尔维亚地铁1号线建设,业务范围涵盖了盾构、TBM、明暗挖、车站、车辆段、轨道、机电、装修及运用维保等领域。一副以“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拓展海外”的轨道交通市场蓝图,正在徐徐展开,焕发生机。

从繁华都市的地下脉络到到连接城际的交通干线,再到助力区域发展的市域铁路——“十四五”期间,水电五局参建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19号线,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郑州轨道交通8号线,深圳轨道交通12号线等项目陆续开通运营。在四川、重庆、青岛、雄安新区,钢铁巨龙正在向着“十五五”奋力迈进......

正如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在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观摩时所感叹的:“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作为后来者的水电五局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真可谓是一个奇迹。”

这战略转型的一步,不仅拓宽了企业发展的航道,更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了央企的格局与担当。

起笔巴蜀,织密经济圈“幸福轨”

在成都的地下,一条条钢铁巨龙快速延伸,编织起覆盖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正为超2000万市民提供绿色、高效、智能的出行体验。

2023年11月28日,一列身着“紫色长裙”的钢铁巨龙从双流国际机场飞速驶出,穿越楼宇,奔向天府国际机场,12座以“水润天府 生态成都”为主题的车站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天府大地南拓的黄金发展轴上,串联成天府新区向西辐射的新动脉。这是水电五局参建开通的第三条地铁线路——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

回想起建设历程,项目参建人员依然心潮起伏。

“双流机场停机坪对沉降控制极为严格,长距离穿越复合地层、管线错综复杂,是当时最棘手的任务。”时任项目负责人说,“业内,盾构下穿机场的案例极为罕见。”按照规范,机坪道面高差不得大于10毫米,接缝错台不超过5毫米,沉降量须控制在5毫米内——任何微小误差都可能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

建设期间,水电五局成为成都轨道建设史上首家同时管理8台大直径盾构机的单位,其中“江源十号”更以月进尺534.5米的成绩,刷新西南地区纪录。

“我们使用的42号道岔,是国内首次将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应用于城市轨道线路,并增加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功能。这也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高速减振道岔,完美匹配了时速160公里的运行要求。”轨道工区负责人介绍。

凭借卓越表现,项目多次在成都轨道集团季度、年度评比中名列前茅。19号线也成为水电五局轨道交通业务从“一城”走向“六城”的关键转折,后续接连中标郑州、雄安、重庆、深圳、青岛等项目。

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为主体的成都都市圈,正成为区域发展中一颗耀眼的增长极。作为协调发展的“主引擎”与“新窗口”,水电五局参建的市域铁路成眉线正全速推进。

在成都段红莲站施工现场,一场关于地下空间的“毫米级”较量正在静默中进行。

“未来这里将与19号线实现换乘,部分施工采用暗挖工艺。”项目负责人说,“难度大、工序复杂,周边学校、住宅密集,地下结构错综复杂,如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边动手术。”施工团队在岩层中开出多个导洞,逐步完成受力体系的转换。“就像微创手术,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控制,分步成型。”目前,红莲站主体结构已完工,附属结构与轨道机电工程正陆续进场。

山城重庆,轨驰“8D”之间。阳光穿透晨雾,五局人以“一条开通、四条在建”的业绩诉说着“为了山城有坦途,永做轨道螺丝钉”的使命担当......

今年6月,蛰伏三年之久的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如巨龙腾空,汇入城市交通血脉。该项目正是水电五局进入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的“首秀”之作。这条串联西部最大高铁枢纽重庆东站与中心城区的“空中走廊”,以“重庆轨道交通首个桥梁转体施工纪录”惊艳亮相。

而在4号线西延伸段,面对“亚洲最大地下三层暗挖叠岛式车站”,建设者们在“豆腐块里挖洞”,采用“十二部双侧壁导洞法”,将偌大车站“化整为零”,如九宫格般分层开挖,步步为营,在脆弱地质中筑起坚实空间。

辐射全国,绘就交通强国“工笔画”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今天,一张宏伟的京津冀轨道交通图正在拔节生长。由水电五局参建的京雄快线项目是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雄安新区“四纵两横”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一纵”和“一干多支”轨道交通快线网的“干线”。建成后,将与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贯通运营,实现半小时直达大兴国际机场、一小时通达北京丽泽商务区,成为雄安新区融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重要通道。

2023年4月,水电五局京雄快线项目“雄安三号”盾构机顺利出洞,成为雄安新区首台完成接收的盾构机,也标志着雄安新区首条盾构隧道贯通。这台直径9.13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创下平均月进尺400米、最高539.2米的佳绩,成功穿越白沟河等多处风险源。

如今,这条承载时代使命的钢铁动脉,已进入通车前的最后冲刺。

在青岛,水电五局负责实施的15号线饰面高性能混凝土车站外墙惊艳亮相,达到“外美内实、不修不饰”的效果,实现结构装饰一体化。

脱模后的墙面颜色均匀、线条规整,侧墙光滑如镜,顶板弧线流畅,混凝土气泡率大幅降低。”项目总工说,“这一切源于我们对饰面混凝土的反复打磨与技术攻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迎接十余家单位观摩,被同行誉为“会自我修饰的混凝土”。

在华中、在华南,水电五局参建的郑州轨道交通8号线、深圳轨道交通12号线,正承载时代使命,见证城市变迁,串联起一个个区域发展带,持续推动都市圈迈向更高质量的未来。

轨辙所至,皆为通途;匠心所铸,皆是未来。从西南腹地到国家新区,从都市圈脉动到国际化探索,水电五局的城市轨道交通故事,是中国建造的速度与激情,更是“铁军”精神的传承与新生。站在“十五五”的门槛前,五局人将继续以钢龙为笔、以大地为卷,在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写下更坚实的五局注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