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但向青山那处行。五载春秋如诗,四季轮转如画。春见秧苗破土,见证江河畔萌发的希望;夏享清风送爽,感受绿水青山间的清凉;秋闻瓜果飘香,品味库区百姓丰收的喜悦;冬守炉火映窗,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暖永恒。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十四五”规划的五年征程中,水电五局以科技为剑,劈波斩浪驯服奔腾江河;以匠心为笔,精雕细琢铸就时代精品。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国内江河到“一带一路”,五局建设者的足迹踏遍千山万水,在激流险滩间竖起座座丰碑,于峡谷深涧中谱写壮丽诗篇。
以工程伟力,驯服江河之奔腾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十四五”规划期间是国家水网主干网构建的关键期,水电五局以非凡的工程硬实力,在一系列标志性工程中,将桀骜不驯的江河转化为清洁能源。从金沙江的激流险滩到雅砻江的幽深峡谷,从白鹤滩的“国之重器”到巴塘水电站的“绿色引擎”,五局建设者在巍巍青山间竖起了一座座见证中国水电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丰碑。
白鹤滩水电站,这座矗立于金沙江河谷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以其空前复杂的技术挑战,被誉为世界水电行业的“巅峰之作”。面对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300米级特高拱坝全坝身不裂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水电五局建设者们以科技为矛,以匠心为盾,将难题逐项拆解,将“问题清单”系统性地转化为“履职清单”与“创新清单”。他们凭借矢志不渝的初心与攻坚克难的智慧,铸就了这项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同样举世瞩目。2024年7月,白鹤滩水电站首次实现1600万千瓦满负荷运行,标志着其巨大能量被完全释放。自此,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160万吨,如同在长江上游建起一座“绿色长城”,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着坚实的基石力量。与此同时,电站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区域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为库区周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真正实现了“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的综合性战略目标。
日落山水静,库区江波平。巴塘水电站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也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电源。在海拔近三千米的巴塘之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横亘在五局人面前的现实难题。复杂活跃的地质构造与稀薄凛冽的高原气候,交织成世界级的技术天堑。面对堆石坝“坝基廊道开裂渗透”这一行业痼疾,五局人突破旧法,联合国内顶尖科研力量,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首创HECC柔性廊道结构。这“刚柔并济”的智慧,如同为大坝植入一副充满韧性的“经脉”,让“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守,终化为破解渗漏难题的“金钥匙”。
而当横亘眼前的,是三百米级破碎岩体构成的“滑坡碎玉危岩立”的险境时,五局人再以创新破局。他们提出的破碎岩体快速施工工艺,如同为不稳定山体织就一张“天衣无缝”的智能支护网,实现了“削峰填谷镇山河,锚索金梁锁苍茫”的工程奇迹。
昔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今朝已经被五局人赋予新的注解。白鹤滩、巴塘水电站等成功实践,不仅是一座工程的胜利,更是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伟大胜利。
以创新智慧,勾勒区域新篇章
长河万里白如练,江河碧水润乡关。水电五局的建设,远不止于发电。他们深刻理解“水”的战略价值,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命题,以水利为笔,以绿色能源为墨,在南北江河间绘就一幅幅润泽民生的壮美画卷。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国家水网的重要骨干工程,承载着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战略使命。由水电五局承建的引江补汉出口段工程,更是这条南北水脉的“咽喉”所在。在项目的建设中,水电五局面对的是强岩溶发育、断层破碎带交织、地下水丰富等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挑战,如同在“豆腐块里打隧道”,每一步掘进都充满风险与未知。然而,水电五局建设者以科技赋能传统水利,依托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在施工中应用智能衬砌、超前地质预报等技术,攻克了强岩溶发育地层施工难题,确保了输水隧洞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更是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率先构建起以“探、挖、支、衬”为核心的全工序机械化施工体系。
这项工程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创新突破。它将成为滋润华北平原的“生命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真正实现“一江清水向北流”的民族夙愿。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玉门,曾是大漠孤烟、黄沙漫天的苍凉边塞。千年之后,在这片见证过丝路繁华与自然严酷的戈壁之上,水电五局正以现代智慧与实干精神,重塑这片土地的未来。一座被誉为“西部绿色充电宝”的玉门抽水蓄能电站,正在曾经的荒芜中拔地而起,为河西走廊注入清洁高效的能源新脉。如果说引江补汉优化的是“水脉”,那么玉门抽水蓄能电站调节的则是“电网”。这座河西走廊上的“电力粮仓”,正成为西部新能源消纳的关键枢纽。在这条丝绸之路的古战场,水电五局破解了极端环境下的施工难题。针对西北干旱气候施工条件,项目建设者研发了适合极端环境下施工的高抗冻混凝土,确保电站取水泵站等关键施工部位在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中质量无忧。电站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与新能源的深度耦合。设计年发电量达15.28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人口城市全年用电需求。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的波动性,使河西走廊的“绿电”更加稳定可靠。这不仅破解了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新能源+抽水蓄能”的协同发展新路径。
大漠风沙,难掩建设豪情;巍巍大坝,见证五局初心。玉门抽水蓄能电站的稳步推进,正是水电五局践行“十四五”规划能源战略的生动注脚。在这片昔日的丝路古道上,五局建设者将苍凉戈壁转化为绿色能源新高地,用成果响应着“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时代召唤。
以绿色宏愿,赋能国家之发展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十四五”期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中国能源结构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永嘉抽水蓄能电站应运而生,肩负着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使命。这项永嘉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不仅承载着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任,更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江碧水绕青山,万家灯火映银河。在层峦叠嶂的施工现场,水电五局正以创新之笔书写工程传奇。面对358米排风竖井与488米引水竖井的施工难题,水电五局引进了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逐梦号”。这台集机械、电子、液压等尖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装备,采用“反井钻导孔+竖井掘进机扩挖”的创新工艺,开创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深竖井施工的先河。在“逐梦号”的助力下,工程建设实现了从“人工开挖”到“智能掘进”的历史性跨越。这台“钢铁巨龙”不仅将施工效率提升了3倍,更将作业人员从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它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500米级深竖井施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续同类工程建设树立了技术标杆。电站建成后,对保护大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减轻酸雨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座诗画山水之间的绿色地标,是五局人对能源转型重任的生动注脚。
而在离浙江永嘉百里之遥的磐安,水电五局以“最小化生态扰动”为目标,打造了一座“藏于山腹,显于效益”的现代化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库区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有效改善了周边6个乡镇的农业灌溉系统。投运后,磐安抽蓄电站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5亿千瓦时灵活调节电量,相当于再造一座“绿色煤矿”。其与当地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等形成的“电、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已成为“两山理论”在县域实践的鲜活样本。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十四五”规划的辉煌答卷已然写就,但水电五局“驭水为能”的脚步未曾停歇。面向未来,这支水利水电建设的铁军将继续以江河为卷,以汗水为墨,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华章。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