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为笔, 绘就高原发展新画卷

来源:西藏公司 作者:吴培培 时间:2025-08-25 字体:[ ]

当雅鲁藏布江的晨雾轻抚过海拔4000米的山峦,当金沙江的浪花激荡起新时代的回响,西藏自治区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辉煌时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水电五局与高原建设同行,以项目为笔、以奋斗为墨,将民族团结的温暖、生态守护的执着、社会责任的担当,一一写进时代答卷。

团结筑基,织密民族连心纽带

民族团结是西藏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参建的每一项工程都是连接各族群众的“连心桥”。水电五局始终将民族团结融入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岗位赋能、成果共享,让各族群众在携手奋斗中凝聚力量。

参建的DG水电站为西藏当前最大的内需电站,是西藏自治区首创“国优金奖”工程。现电站年发电量持续稳定,不仅缓解了藏东地区的用电紧张,更推动了当地矿业、旅游业的发展,让藏族群众切实感受到 "电亮生活" 的幸福。正如当地藏族老阿妈所说:“以前酥油灯只能照亮帐篷一角,现在全屋亮堂堂,孩子们能在灯下读书,这是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温暖。”

道路是连接民心的另一条纽带。在山南市,S508改线公路像一条银色的哈达,将山南与拉萨、林芝紧密相连。施工过程中,汉族工程师肩并肩、手把手传授藏族施工员道路施工技术,在地质复杂的峡谷中开山辟路、遇水架桥。藏族青年次仁从最初只会简单搬运,成长为能熟练操作摊铺机的技术工人,收入也变得十分可观。而在雅鲁藏布江畔,冷达改线公路作为G560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不仅是LD电站的对外通道,更是当地运送酥油、藏香等特产的 "致富路"。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沿线群众 "出行难" 的问题,更是成为了传递着团结温情的“民生线”。

 2015年汪排水电站点亮45个村的夜晚,解决2万余名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2016年参建的西藏果多水电站投产发电,有效缓解了昌都市生产生活用电短缺困难,为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建设奠定基础。2020年加查水电站成为藏中电网骨干电源,为多民族聚居区发展注入动能。

水电五局参建的每一座电站、每一条公路,都像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将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生态优先,守护高原绿色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水电五局在西藏的建设实践中,始终将“生态优先”刻在心头、落在实处,让高原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在海拔5158米的雪域高原之上,水电五局承建的西藏措美哲古72.6兆瓦分散式风电场项目不仅是一项突破极限的工程奇迹,更承载着推动西藏发展、践行国家战略、助力“双碳”目标的多重核心价值。

在金沙江上游的巴塘水电站,一项创举让生态保护与水电开发实现了和谐共生。在这里年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并建成了国内首例“天然河道 + 技术性组合式鱼道”,长丝裂腹鱼、四川裂腹鱼等珍稀鱼类沿着这条“水下高速路”洄游产卵。电站后坡上,“绿色生态型大坝”植被修复策略更是让昔日的施工创面披上了绿装,高原柳、沙棘等乡土植物在海拔 3200米的区域扎根生长,成为高海拔地区水电开发的生态标杆。

昌波水电站的生态担当同样亮眼,该水电站从规划阶段就构建了“减水河段生态流量保障 + 鱼类栖息地修复 + 增殖放流”的立体保护体系,建成后更是实现年节约130万吨标准煤。2025年6月,20万尾裂腹鱼鱼苗被投放至金沙江,为守护流域生态环境注入新活力。如今,站在电站观景台远眺,江水清澈依旧,岸边水鸟嬉戏,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繁忙的施工区域。

山南市的湿地与沙化修复项目,更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实现“双赢”。78万株苗木、576公顷沙障、4215千克草种,建设者们采用“沙障 + 围栏 + 苗木”模式,让8640亩退化土地重焕生机。藏族群众尼玛每天都会来巡护林木:“以前风沙总能吹进帐篷,现在树多了,风沙小了,牛羊也多了!” 项目实施期间,2700人次当地村民参与生态修复,增收1200余万元,实现了“治沙护绿”与“增收致富”同步推进。

水电五局用守护高原生态,让绿水蓝天成为了西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央企担当,赋能雪域共富发展

作为中央企业,水电五局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西藏发展大局,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增收,用实干担当助力西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当地群众。

在山南的复垦项目,1168亩高标准自动化灌溉农田里,沉甸甸的青稞麦穗随风摇曳。谁能想到,这片 "希望田" 曾是堆满废渣的荒坡地?建设者们在这里修建灌排渠系、平整土地、铺设自动化灌溉管网,让 "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 的愿景成为现实。2024年"藏青3000" 青稞在这里试种成功,更是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在金上昌都贡觉拉妥一期700兆瓦光伏项目,海拔4000米的高原铺开了“蓝色矩阵”。“牧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下种植牧草,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为畜牧业提供饲料。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可满足50万户家庭用电,还为当地带来200余个就业岗位。藏族小伙格桑看着光伏板说道“以前放牧看天,现在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2024年,水电五局职教中心再次肩负起“技能援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第二期中国电建对口帮扶西藏芒康县农牧民转移就业“工程机械”技能培训专班培训农牧民共150人,促进农牧民从“体力型”向“技能型”人才转变,切实将“技能援藏”成果转化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水电五局用实际行动将工程项目建设与培养藏族技术工人、创造就业岗位和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结合,赋能雪域共同发展。

雅鲁藏布江的浪花仍在歌唱,唐古拉山的雪水依旧滋养大地。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不仅是回望成就的辉煌里程碑,更是扬帆再航的全新起跑线。

怀揣对这片土地的赤诚,水电五局将始终以民族团结为根基、生态保护为底线、央企责任为担当,与西藏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在雪域高原续写同心筑梦的温暖篇章,为新时代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坚实的央企力量。

DG水电站

S508改线公路通车

果多水电站

汪排水电站

加查水电站

措美哲古72.6兆瓦分散式风电场

巴塘水电站

昌波水电站鱼苗投放

山南市的湿地与沙化修复项目

复垦项目

拉妥光伏项目

DG业主营地项目

“技能援藏”“工程机械”技能培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