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车填筑料在10月30日的晨光中倾泻而下,永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顺利填筑到顶,如巨龙般昂首矗立。
这座承载着百年期许的工程奇迹背后,是一群被阳光雕刻出轮廓的“追光者”,他们以脸庞为纸、汗水为墨,在群山间写就了一部关于坚守的史诗。
李永强:以匠心筑就群山之心
他的“刻刀”是32吨的振动碾。当第一缕阳光跃上山顶,李永强便在机械轰鸣与人群嘈杂中举起对讲机:“开始碾压。”
振动碾缓缓前行,不是简单地走过,而是用千钧之力,把松散的土石一点点压实,铸成未来拦住水流的“铠甲”。李永强常对年轻同事说:“坝体填筑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都得严丝合缝,差一点,都不行。”
在一次检查坝体边缘的填筑情况时,他发现一处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立即要求停工返工。“大坝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今天我们放过这一小块,明天就可能引发大问题。工期可以赶,但质量不能降!”李永强坚定地强调着。他亲自带领施工人员重新清理、碾压,直到检测数据完全符合标准,才放心地让工程继续推进。
他自豪的说到:“每当我站在自己筑起的大坝上,触摸那些密实的填筑体,就能感受到无数双手的温度。”那些压路机手攥着滚烫操作杆、布满老茧的手,测量员顶着烈日、晒得黝黑的手,试验员在闷热基坑里取样、指缝嵌满泥痕的手。这座大坝,是用数据、标准,更是用工匠精神一寸寸填筑起来的,今日的每一分严谨,都是对未来百年的承诺。
那不是普通的土石,那是被信念反复碾压的时光;那不是普通的水库,那是被匠心托起的、会呼吸的群山之心。李永强依然伫立,身影与身后初具规模的山峦轮廓融为一体。
关喜林:以坚守守护坝体安全
“跟我上”!
4月汛期期间,连续强降雨导致永嘉项目下水库大坝趾板区域积水,就在这紧要时刻,排水水泵突发故障,整个抢险工作瞬间陷入僵局,关喜林没有丝毫犹豫,率先纵身踏入水深齐腰的积水中,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将水泵拖出,排除了险情,而那浸透的身躯,正是责任与担当最滚烫的诠释。
大坝填筑工期紧、任务重,项目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五十多岁的关喜林,每天下午六点准时到岗。他穿着洗得发皱的工装,戴一顶褪了色的红色安全帽,拎着大水壶,在坝面上一走就是一整夜。
他仔细翻阅施工记录,和白班负责人一一对接,连一个参数偏差都不放过。“夜班光线差,更要把细节记牢,才能守住质量和安全。”交接完毕,他拿起对讲机,大步走向坝面,身后的团队紧随。一场与黑夜的“筑坝之战”,就这样开始。手电的光束在碎石堆上移动,每一处摊铺的石料、每一道碾压的痕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石料摊铺要均匀,厚度必须控制在标准厚度!”他对着正在操作推土机的师傅喊道,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夜班施工,质量标准不能降,咱们得对大坝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这是他常跟夜班团队说的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准则。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夜班工作终于接近尾声。关喜林和他的夜班团队,就像夜色中的灯塔,用坚守与奉献照亮了大坝生长的道路。
张文超:以数据校准百米大坝
“数据不能只是躺在图纸上”,这句话时常挂在张文超的嘴边。他先后从事过测量、现场施工等多个岗位,从天台项目转战永嘉项目后,张文超再次投身于大坝建设的一线。在永嘉项目大坝垫层料填筑期间,他将测量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现场勤测”,带领团队“勤收边、勤削坡”,有效减少了垫层料的浪费,为后续施工节省了资源投入。
根据大坝填筑质量要求,张文超盯住了“含水率”这个关键环节,他主动挑起了设计智能加水系统的担子,从设备选型、方案设计,再到材料采购,他都亲自上手,全程负责。如今,每辆自卸车经过这套加水系统,都能将水精准地喷洒到料源上,使含水率保持到最佳状态,提高了碾压密实度。
“我的导师专业能力很强,有问题请教时,能够结合相关图纸、方案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解答,总是会给我有效的解答”。在2025年新职工入职三个月总结会上,高杨提起自己的导师,满是敬重。作为师傅,张文超在带徒弟时尽心尽力,遇到技术难题,他也始终保持着十足的耐心。白天,他扎根在施工现场,全程负责着智能碾压作业,紧盯每一个环节,从碾压遍数到作业范围,他都仔细监测,坚决杜绝漏碾、少碾等质量问题。晚上回到宿舍,他依然守在电脑前,认真分析数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进展。每当一项难题被攻克,他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下来。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不仅洋溢着技术突破后的如释重负,更透着一份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以及对工作全情投入的热爱。
问起周围的同事们,“恪尽职守、踏实肯干”是对张文超一致的评价。
红色安全帽下,张文超的脸被晒得黝黑发亮,汗水不断渗出。他走在刚填筑的坝面上,脚步均匀而扎实。那也是一种检测,用脚底感受大坝的“呼吸”。整个工地像一台精密运转的计时器,而张文超,就是那个校准每一秒的守时人。
站在填筑到顶的大坝上远眺,群山苍翠,机械轰鸣声仍在山谷间回响。这些建设者的身影,早已与坝体融为一体,成为这道“坝上脊梁”最坚实的组成部分。
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汗水浇铸质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每当朝阳升起,照亮这片他们奋斗过的土地,那座由无数个日夜凝结而成的大坝,正如他们的人生一般,坚实而闪亮。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