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坝蓄水践初心
——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下闸蓄水背后的施工答卷

来源:三公司 作者:张曌 摄影: 曾培珺 时间:2025-08-25 字体:[ ]

2025年8月24日,由水电五局承建的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顺利下闸蓄水,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背后是水电五局全体参建者直面重重挑战、以匠心筑就工程的奋斗答卷。此次大坝成功蓄水,不仅标志着鲁山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更彰显了项目团队在复杂工况下攻坚克难的初心与担当。

直面“硬骨头”:在复杂工况中破局前行

下水库大坝施工面临的挑战堪称“地质与地形的双重考验”。坝顶高程393.0米,最大坝高93.00米,坝顶长度309.00米,大坝所在河谷呈“V”型,两岸岸坡下陡上缓,坡度多在30°至50°之间,河段底部多为高10米至30米的陡崖,河道宽度约为10米到30米,大部分布置的施工便道仅能保证施工机械爬行,加之坝肩边坡开挖高度大、坡度陡,左坝肩最大开挖高达110米左右,右坝肩最大开挖边坡高达93米,且完全没有现成的施工通道。施工人员形容初期场景:“站在坡底往上看,石头好像随时会滚下来;想往上爬,连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无通道作业的突破成为首要难题。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与施工骨干反复勘察,最终确定“先通后挖”的方案:从山体侧面开辟3条机械道路,采用喷锚封闭临时防护,沿着边坡曲线延伸,最高处距谷底达130米。施工人员系着安全绳在便道上作业,用风钻在岩壁上打设锚孔,单日最多只能推进5米,仅便道施工就耗时45天。开挖支护的极限挑战接踵而至。高陡边坡开挖需严格控制爆破震动,避免引发塌方。我们创新采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组合工艺:先在设计开挖线外侧打设一排预裂孔,装药密度降至常规爆破的1/3,形成减震缝;主爆区采用毫秒延时雷管,实现分段起爆,单响药量控制在50公斤以内。为确保钻孔精度,使用带角度传感器的潜孔钻,每孔偏差不超过3厘米。

边坡支护同步跟进,采用“分层分区”施工法:在爆破后的边坡上立即打设锚杆,间距1.5米×1.5米,然后挂设钢筋网,用混凝土喷射机从下往上逐层作业。由于空间受限,混凝土输送管需人工扛至作业面,单次输送距离超过50米。2023年春季,一场突发的边坡落石砸坏了30米长的脚手架,我们当即组织党员突击队抢修,仅用12小时就恢复施工。经过9个月的艰苦奋战,累计完成边坡开挖37万立方米,支护面积达2万平方米。最终呈现的边坡表面平整,爆破残孔痕迹清晰可见,孔位偏差全部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坡面平整度误差小于5厘米,成为鲁山抽水蓄能电站样板边坡,为后续大坝浇筑奠定了稳固基础。

破解“协调关”:在极端条件下统筹攻坚

“309米长的坝顶,最多时有8个作业面同时施工,12个工种交叉作业,协调难度堪比在针尖上跳舞。”项目生产经理严鳌坦言。

高温炙烤下的精细调度成为2024年夏季施工的关键课题。7月至8月期间,施工现场日间温度持续超38℃,混凝土入仓温度极易超标。项目部当即成立“高温施工协调专班”,实施“错峰式”作业模式:每日5时至10时、16时至23时集中浇筑,正午时段转为养护作业。协调拌和站启用骨料预冷系统,采用制冰机、冷水机进行调控,将出机温度控制在25℃以内。

冬季保温保湿的协同作战同样考验统筹能力。2024年12月,坝体浇筑遭遇-8℃极端低温,项目部紧急调配2000床保温被、5000平方米塑料薄膜,对新浇混凝土实行“薄膜+保温被+电热毯”三层覆盖。协调物资部门连夜调拨20台柴油热风机,在仓面搭建封闭保温棚,内部温度始终维持在10℃以上。成立由技术、物资、施工班组组成的联合巡查组,每2小时检查一次保温覆盖情况,确保大坝碾压混凝土强度达标。

抢占“技术高地”:用精准管控破解养护难题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我们创新应用“通水冷却+智能监测”系统,在坝体内部预埋5000米冷却水管,采用“三阶段通水法”:浇筑后1-7天通冷水降温,8-14天通温水控温,15天后通常温水维稳,使内外温差始终控制在25℃以内。这套系统搭配埋设在混凝土内部的400多个测温传感器,实时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一旦超标立即自动报警,避免温度裂缝风险。

碾压混凝土养护工艺实现突破性创新。针对传统洒水养护效率低的问题,研发“自动喷淋+保湿膜覆盖”组合工艺:在坝面安装28组旋转喷淋头,每小时自动洒水一次,配合可降解保湿膜形成封闭养护环境,使混凝土表面湿度保持在90%以上。这项技术使养护效率提升40%,节水30%,受到验收专家一直好评。

高温季节的混凝土质量管控同样彰显技术实力。通过在拌和站安装骨料降温装置,将砂石料温度从40℃降至28℃;在运输罐车顶部加装遮阳棚,仓面搭设防晒网,配合雾炮机降温,确保混凝土入仓温度不超过30℃。2024年夏季高温期间,采用这套“组合拳”保障了单月最高峰1.4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质量,强度合格率100%。

筑牢“红色堡垒”:让党旗在攻坚一线飘扬

“养护工作无小事,每一寸混凝土都关乎大坝安全。”这是项目党支部在“党员责任区”设立时提出的承诺。针对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12个“党员先锋岗”主动认领最关键的养护区域,党员带头值守夜班,在-8℃的冬夜和40℃的夏日里,始终坚守在养护巡查第一线。

2025年7月的持续高温中,党员突击队牵头成立“防暑降温保障组”,协调安环部在施工现场设立2个临时救护,储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5000余盒;为施工人员配备冰袖、遮阳帽等防护用品,食堂每日供应绿豆汤和降温西瓜,确保高温天气下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这种“党建+民生保障”模式,使夏季施工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

站在即将蓄水的坝顶远眺,这座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混凝土巨构静静矗立在青山之间。下水库大坝正式蓄水,只是鲁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征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作为施工单位,我们将继续秉持“建一座电站,树一座丰碑”的理念,全力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为2026年首台机组顺利发电保驾护航,让这座绿色能源工程早日造福中原大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