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长,这一身份常让不了解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他们是非洲部落的首领,身着金光闪闪的绣花衣袍、戴着象征身份的酋长帽,手持彰显地位的权杖,出行前呼后拥,护卫开道。
直到认识了恩库拉,一位赞比亚的高级酋长,打破了我的固有想象。相处六年间,我们成了跨越国籍、年龄、身份的好朋友。
白袍下的威严与神秘
2014年盛夏,赞比亚的太阳虽比国内炽烈,但带着凉意的西南季风,将这片热土吹进干凉的季节。刚到钦萨利半个月,师父带着我熟悉了地方政府、合作单位,让我慢慢接手外联工作。
“走,今天带你去拜访酋长。”师父在办公室门口叫我。
“酋长?哪位酋长?”
“员工身份证上印着他名字的,恩库拉。”师父笑笑。
“啊,要见这么大的……‘官儿’?”
带着一分紧张、两分激动、七分好奇的心情跟着师父前往恩库拉酋长的家。项目副营地向前再行驶几公里,土黄色的围墙环绕着路边一片开阔的土地,大门旁的墙上写着“Palace(王宫)”,门前高大的菠萝蜜树投下斑驳树影。
身着黄色制服的警卫手持警棍立于大门内侧。见到我们的车,他迅速上前引导我们停至指定位置,随后领我们进入庭院。庭院侧边的矮长凳上坐满了人,还有的坐在地上,三四十人都安安静静地;庭院中央草地上铺着草席,两人正以小臂支撑着侧卧其上。
“请稍等,酋长正在处理事务,结束后会召见各位。”警卫示意我们落座,低声提醒。
我的目光被一位身着纯白棉布长袍、头戴精致小帽的长者吸引:他威严地端坐于高背椅上,身旁伫立着两名笔挺的警卫,一人手持木制权杖,另一人捧着记事本。草席上的两人正说着奔巴语。
“他们在干嘛呢?”我悄悄问,师父解释道:“村民若有纠纷或难题,会向酋长求助,下属的小酋长和头人也会定期向他汇报工作。”“他们的坐姿怎么这么奇怪?”“侧坐是以示尊敬,见到酋长还要行礼的,这是他们的礼节。”
酋长目光转过来时,我们点头致意,他也微微颔首回应。尽管语言不通,但他话语中的分量与权威却清晰可见。待事务处理完毕,众人散去,酋长起身接过权杖向我们走来。他好高啊,比1米85的师父还要高,压迫感扑面而来。
“你好,我的朋友,抱歉让你们久等了。”他微笑着与师父握手,“好久不见,今天带我的新同事来拜访你。”他低头看向我,我立刻伸手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新朋友。”
他的微笑驱散了刚要笼罩的压迫感。年近六旬的他管辖着方圆近两百公里的土地,项目推进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总去“麻烦”他。
赤子之心胜骄阳
他说:“这是我的家乡,中国电建修的是交通要道,我不允许任何人阻碍它。”
项目路基建设推进过半,修至临近镇上时,便遭遇严重阻碍。当日上午恰逢新上任的公路局局长联合监理、项目部进行三方巡检,车辆行至现场主路时,一位当地村民拦下局长的车,声称附近料场是其父母遗产,并出示了镇政府出具的证明,上面还标注了经纬坐标,要求项目部支付料场使用费一万克瓦查,并恢复场地。局长立刻叫停现场施工,将村民带回监理营地会议室,详细了解情况。虽然项目部有征用的审批证明,但面对对方出示的遗产证明,局长认为项目部侵犯了当地人的权益,要求我们即刻停工,直到纠纷解决。
我迅速致电镇政府办公室,可是镇长出差,便立即打给恩库拉说明原委、寻求帮助。
“我在外地开会,中午结束就赶回去,你把相关人员都带到我家来,我大概两点到。”恩库拉刚结束会议,便迅速赶回来与我们碰面。
“他们在说什么呢?”听着恩库拉与村民用本巴语交流,脸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严,我问雇员助理肯尼。
“那人故意找事,酋长生气了,问题能解决。”肯尼一句话总结。
随后,恩库拉转向我们,用英语解释:“我把一部分土地划给政府用于建设和发展,一部分划给村民用于耕种。那块地之前是划给他父母的,并没有给他,他们去世后,地就没人种,已经搁置很久了。因为临近镇上,所以暂时由镇政府管理。你们使用的审批手续是没问题的,他知道你们征来用作料场,便回来想得到点好处。”
“原来如此,那我们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可以,我会找镇长调查他的‘证明’是怎么来的。今天造成误会,耽误了你们施工进度,我很抱歉。我会致电公路局局长,你们可以继续施工。”
返程的路上,看到恢复施工的作业面,我给他打电话道谢。
“这里是我的家乡,中国电建修的是交通要道,我不允许任何人阻碍它。”他说,“你们援建的不仅是公路,还给近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保障了他们的生活,感谢你们。”
他说:“我们需要的是合作,而非误解与偏见。”
一位新上任的议员以项目筛分工区未向雇员提供足够的劳动保护用具为由,斥责我们不尊重当地雇员,甚至以此为借口向公路局无理投诉、甚至私自阻工,这给项目带来了不小压力。
我将情况告诉了恩库拉,邀请他与该议员共同参观筛分工区,向他们展示员工的工作方式。在生产现场,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生产流程与管理理念,展示了完全符合标准的防护措施,同时强调了我们尊重当地员工的决心。
恩库拉对该议员严厉说道:“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了,员工的保护措施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带来了技术与机遇,也带来了尊重。我们需要的是合作,而非误解与偏见。”
事情结束后跟他聊天,我说不好意思,又给他添麻烦了。恩库拉告诉我,某家外资建设公司在办理施工审批手续时,被某官员刻意刁难,甚至索要数额不小的好处费。该公司向他反映了情况,并提供了证据,他就向政府高层告知了此事,政府经调查核实后,罢免了该官员,该公司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你这事不是麻烦,给双方合作造成阻碍的、破坏的人或事才是麻烦,你们遇到这些麻烦,尽可以来找我。”他的话真诚又坚定。
他说:“等它们长大了,邀请你们来吃烤鱼。”
2019年的夏天,恩库拉规划建设了一个小鱼塘。钦萨利没有较大的河流、湖泊,居民很难吃到新鲜的活鱼。恩库拉在实地考察后,选定了合适的地址,开始着手实施。
“建鱼塘遇到了点困难,我的朋友们可以帮助我吗?”恩库拉到营地会见领导时,正式而又诚恳。
原来政府大型设备不够且已老旧,进度缓慢,鱼塘不能在雨季到来前完工。在了解清楚情况后,项目领导商议决定援建这一“民生工程”,从车辆设备到捐助石料,在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全力支援鱼塘建设。
看着慢慢成型的鱼塘、用小石子铺的整洁路面、塘边围满水草的蝌蚪以及刚运来即将投放的鱼苗,恩库拉欣慰地说:“明年等它们长大了,邀请你们来吃烤鱼。”
“我会烤啊,到时烤给你吃,让你尝尝四川麻辣烤鱼,哈哈。”
“好啊,我去过北京、上海和深圳,还没去过四川呢。很感谢你们的帮助,这里的人们可以改善生活了,养鱼、卖鱼、挣钱、发展,他们可以做更多的事了。”想到未来,他开始憧憬。
“中国有句话叫‘背靠大树好乘凉’,你是我们的‘大树’,我们也是你们的‘大树’。”
“我的荣幸。”他笑道。
化身守护星辰
在赞比亚的那段岁月里,恩库拉酋长对中赞情谊的珍视与维护,总让我心里又暖又踏实。他常说“中国朋友带来的不只是工程,更是发展的希望”,这话里的真诚,比太阳还炽烈。他的庭院里建的有菜地、猪圈、鸡舍、兔子窝。珍珠鸡、火鸡在庭院里自由地溜达,很多鸡和兔子是村民送给他的,他却耐心养着,等它们长大、下崽,然后再交还给村民。我邀请他参观项目部的菜地,给他当地没有的蔬菜和种子,将何师傅的种菜经验翻译给他。“等试验成功,就可以推广了!”他回忆年轻时在南非留学的见闻,我跟他分享上学时的趣事。在鱼塘边散步时,他说:“等你们过完雨季回来,就来钓鱼!到时候我放两条小船,我们还可以划船。”
身为高位者,他从不端架子。“你是我年纪最大的朋友,”我跟他说笑,“目前你是我最年轻的朋友。”他认真回应。“目前?”“等你们公司来了新的小朋友,你也成老朋友了。”“哈哈哈……”他不仅化解了项目建设中的种种难题,更促进了中非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他以智慧与公正,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让中国技术与理念在那片土壤上生根发芽。
每当回想起在赞比亚的那些年,总记得忙碌间隙的欢乐、压力淬炼的成长、孤单时的陪伴,而最深的印记,就是困境中他伸出的援手与暖心的安慰。他不仅是赞比亚的守护者,更是化作中赞情谊的守护星辰,永远守护着家乡的万家灯火。
谨以此文悼念赞比亚高级酋长恩库拉。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