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祁连,绽放芳华
记甘肃玉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青年职工

来源:一公司 作者:曾辉中 摄影: 张鑫鑫 范立文 瞿云飞 时间:2025-03-13 字体:[ ]

在祁连山下的广袤戈壁,甘肃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如同一颗正在孕育的明珠,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一群青年职工正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逐梦前行,绽放出属于他们的芳华,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与玉门这片土地上传承已久的铁人精神遥相呼应,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青春赞歌。

“不怕苦不怕累,就是干”——用奋斗擦亮青春原色

在项目团队中,有这样一位青年,当采访他时,总能看到他在思考的间隙眉头微皱,缓缓靠向椅背,目光在桌前的资料中游走,而一旦谈及自己的专业领域,便立刻手舞足蹈、如数家珍,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就是玉门项目质量部张鑫鑫。

张鑫鑫2014年参加实习,自那时起开启了他与工程建设相伴的职业生涯,至今已经工作整整11个年头。

初入两河口雅新五标,那里的条件超出了这个刚出校园年轻人的想象——没水没电没信号,去最近的县城来回竟要8个小时,然而,张鑫鑫没有丝毫退缩,出身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他毅然选择从事测量工作。白天,背着测量仪器爬山、测量原始地形、做控制网是他的日常,清晨六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收拾好背囊,带上干粮和水,跟着师父周红安的步伐开始一整天的测量施工工作,直到下午七点过夜幕降临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晚上,同事们已在温暖的被窝中休息时,张鑫鑫仍在办公室看图纸、学规范,年仅21岁的他,将每一步脚印都深深印刻在成长的路上。

回想起来,张鑫鑫总说着一句话:“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干就完了。”

也正是这些工作经验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来,从青白江快速路到东山2标地下洞室,从青海到重庆渝西再到如今的玉门……他辗转多地,不断积累经验,所从事的工作也从刚开始的单一测量拓展到测量、施工、质检等多个方面,真正成为了工程建设的“多面手”。

当被问及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他时,张鑫鑫说:“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奋斗是青春的本色”。张鑫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当在青海面临海拔2900米的地下洞室建设时,初到之时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一个人挑起多个作业面的管理工作,测量放线施工样样都会、样样都干;面对渝西水库施工过程中深达7米的淤泥,他同样没有退缩,挽起裤腿,直奔一线,在淤泥潭中完成一项项质检工作,最终,项目提前完成施工,获得当地政府高度表扬。

“虽然辛苦,但无时无刻不在享受这种充实”,在工作中,张鑫鑫不断磨砺自己,百炼成钢。

在玉门项目,张鑫鑫遇到的困难更不比之前少,现场严格的质量管控让一些工人不适应,甚至碰到过因施工质量不合格要求返工,工人却直接甩膀子不干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张鑫鑫没有强硬开展工作,而是耐心给工人培训,用良好的沟通方式解释自己的工作,向他们生动地说明质量工作的重要性,让工人明白要给业主和社会奉献精品工程;而在面对监理不认可自己的工作时,他拿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各种质量规范不仅被他铭记于心,还外化于行,最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项目分管领导薛长年评价他“素质硬、能力强,是符合公司改革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

青春十年,他坚守初心,以坚定的信念守护每一份理想火种,以澎湃的激情点燃奋斗之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接续耕耘,用汗水来表达独属于青年一代的“浪漫”。

“凭什么不能是我”——用拼搏绘就青春底色

“凭什么不能是我”,这句充满自信与斗志的话语,出自一位年仅26岁的青年之口。

2020年7月,范立文怀揣着青春的热血来到衢江抽蓄项目,初入职场的他一开始被分配到技术部门从事技术工作。由于技术工作经验不足,加之对施工现场缺乏了解,面对一份份技术方案他根本无从下手,但逃避从来都不是他的风格,范立文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深知只有熟悉施工现场才能打造出完美的技术方案。他选择从最简单的周报、月报做起,脚踏实地,认真研读每一份数据、每一项施工工序,一步一个脚印去了解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渐渐地,他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技术方案编写,但他仍不满足于此,他主动请缨调去现场做施工员,更加迅速地熟悉了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并形成自己对工程的全面理解。

工作中,范立文总是不服输,有着当代青年坚韧不拔的特质,面对难题时,他总说“难题总归是要人来解决的,凭什么就不能是我呢!”

技术工作是施工的保证体系,范立文将每一份方案都看得至关重要,方案不仅要符合规范,还要和施工的资源利用、实际进度紧密贴合,同时要考虑到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这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他总是保持坚韧的态度,多去现场交流,深入了解“人、机、料、法、环”的协同运用,有时甚至为了确定一根锚杆的深度,他会反复查阅资料、规范,向他人请教,凭着这股认真的劲,他最终将自己的工作依次捋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玉门抽蓄项目,这个不服输的小伙子凭借着曾经从事工程前期技术工作的经验,已经能够在技术工作中游刃有余,但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在这里,他第一次从事工程计量工作,不熟悉流程、时间紧急、外部沟通等多方面困难成了“拦路虎”。范立文深信不疑,能够解决这些难题。他耐住性子,查阅资料、研读合同、主动建立沟通渠道,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与配合……如今,每一份数据都能被他精准把控,每一次计量工作都能高效完成,已然成为项目计量工作的“顶梁柱”。

回想起初到玉门的情形,这里的条件让他一时难以适应,高海拔、高寒冷、高温差、干燥……但当他第一次看到万里戈壁滩,想象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修建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既感到神奇又充满挑战。他在心里默默发誓:如果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搞定工程建设,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没有做不好的事”——用执着增添青春亮色

祁连山下,还有一位青年,以非凡的执着与坚韧,在艰苦的工程建设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传奇。

瞿云飞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2019年1月,他却告别了计算机专业在大城市发展的常规路径,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在阜阳,他第一次接触到城建项目,初入工地,面对图纸的他,宛如置身迷雾之中,幸得工区长汪栋栋的耐心指导,他才逐渐拨开迷雾,学会识图,他将这里视作自我闯练的绝佳舞台,每天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汲取知识。

在衢江,他首次邂逅抽蓄电站与地下洞室工程,面对诸多陌生工艺,他没有丝毫退缩,恰似一颗顽强的种子,在未知的土壤中努力扎根,通过虚心请教前辈,在现场实践里反复摸索,渐渐掌握了工作的门道。

来到玉门之后,作为甘肃人的他,广袤的戈壁在他眼中别具美感,然而,现实的困难如潮水般涌来。生活上,开工初期条件恶劣,用水不便、往返路途长、电力和信号不稳定,甚至还有可能遇到狼群;工作中,材料、工业用水极为不便,物资转运成了大难题。但他没有被吓倒,像一位无畏的航海家,一车一车地摸索,最终为物资转运绘制出合理“航线”;面对多作业面同时施工的协调难题,他同样凭借智慧与毅力稳步应对。

玉门的气候,犹如变幻莫测的魔术师。春天,沙尘暴会如恶魔般突然降临,瞬间黄沙漫天;冬天,雪景虽美,却给施工带来巨大阻碍。道路积雪时,施工停滞,他全力保通道路,储备物资;水管被冻时,他为水管缠上加热带;隧道内温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他在洞口挂上门帘……

在玉门项目的每一天,瞿云飞都如精准的时钟般有序运转,在工作中他时刻牢记前辈樊成为的那句“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认真做事的人”。

他以责任心为基石,细心为画笔,耐心为颜料,勾勒出工程建设的每一处细节,当他第一次登上照壁山顶时,他说:“唯有登高望远,方知自身渺小”。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使他更加坚定了建设工程的决心。

在玉门项目,这群青年人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如同戈壁上坚韧的胡杨,顽强地扎根在这片充满希冀的土地上。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们始终坚守岗位,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气候环境和紧张的工期,他们没有丝毫抱怨,他们保持着青年人的热情,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任风沙肆虐,这群青年岿然不动,始终坚守。以执着为笔,青春为墨,在祁连山下描绘出绚丽的奋斗画卷,让青春之花在戈壁滩灿烂绽放。

他们以铁人为榜样,传承着铁人精神;他们逐梦祁连,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出绚丽芳华,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建设者的担当与风采,也让我们对甘肃玉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这座电站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祁连山下的这片土地,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