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穿透城市的薄雾,济南老城区的施工围挡内早已奏响安全管理的序曲,与泉城的湖光山色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在这里,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正与时间赛跑——在泉城最敏感的城市脉络中,铺设雨污分流的地下“血管”。
工程所处的位置很多都是济南城市中心区域,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施工机械与通勤车辆在狭窄道路上错峰作业,塔吊吊臂与居民楼阳台的距离以米计算。当市政管道改造遇上城市中枢神经,一个现实挑战摆在建设者面前:“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域,既保障工程进度,又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线?”
这个问号,从项目落地那天起,就悬在每一位管理者的心头。
工程一线的安全基石
济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区工程总投资67.1亿元,覆盖面积101.7平方公里,域内分布大明湖、趵突泉等风景名胜区以及大部分老城区,是一项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完成济南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的重点工程。水电五局负责大明湖排水分区工程三工区的建设工作,工程包括7条市政道路,23处混接点改造、75个小区雨污分流、44条市政道路排水管线清淤检测修复、4条市政道路污水主干管功能修复、2.6千米东泺河河道综合治理。
走进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醒目的安全标语和警示标志。这些不仅是安全文化的传播,更是对每一位施工人员生命的庄严承诺。
项目部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加强安全管控,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场做好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围挡防护、改道设置、通行引导等工作,完善防护设施配置,规范摆放标志牌,规范工地车辆出行,规范停放施工车辆。在关键路段项目部设置专人指挥交通,引导过往车辆,设置专属安全员,在施工路段两侧全过程管控施工期间的道路安全风险。
针对项目点多、面广、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项目部进一步完善了“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项目公司及其他参建方的沟通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安全管理合力,高效率推动复工复产的脚步。在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在安全的轨道上稳步推进,为打造优质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这是项目安全总监张铁栓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都会穿梭在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完好、施工人员是否遵守安全规定。他们通过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和应急处置方法。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足迹连起来,就是济南项目一张巨大的安全网,时刻守护着工友们的生命安全。
“大家知不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1月全国报道的生产安全类事故就高达112起,造成至少46人死亡、107人受伤,这可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笔者还记得,在年初开工之时,安全部进行进场教育的小伙王德鑫,讲课的声音几乎都颤抖着,这是对安全最好的守护,也是对生命的最大的尊重。
“给你们多说一句,就是多一份保障,你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一分,安全风险也就远离一分。守护你们的生命安全那是我的职责使命,但绷紧安全这根弦,保护自己,是你们对你们自己的人生和你们身后家庭的责任,可别嫌我啰唆。”
这是安全部马主任在现场经常会讲的话,唠唠叨叨的话语,是他对工友们尽职尽责的一片心,只为了让现场的施工人员多了解一些风险和隐患,多增加几分安全意识。
共建绿色的生态家园
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同时,项目部还注重文明施工,展现央企的良好形象。
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工地整洁有序。此外,项目团队还积极开展文明施工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文明意识。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明施工氛围。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济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区工程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将环保放在首位,力求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进入项目东泺河河道治理的施工现场,第一眼便能看到雾炮机阵列与绿色防尘网共同构成的“生态屏障”,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洒水降尘,同时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裸土进行全面覆盖。河道顶管施工采用了全封闭式的泥水平衡式顶管工艺,消除了传统施工中的高风险作业环节,同时减少了扬尘污染,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安全高效又环保。
展望未来,济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区工程的安全管理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但项目的管理团队坚信,只要他们始终保持对安全的敬畏之心,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效能、增强安全意识、共创和谐环境,就一定能够为济南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期待这项关乎城市未来与民生的重大工程能够早日竣工投入使用,为济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也期待项目管理团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秉承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理念,为济南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