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建设者们正铆足干劲谋发展、开足马力抓生产,奋力开创首季“开门红”。
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是以实际行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项目,项目建成后,有助于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都市圈通勤网起重要作用。
回望过往,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建设者们以坚毅的步伐,不畏艰难,劈山开洞,铺路架桥。“筑”力山城轨道交通建设,以推动项目管理提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企业效能、维护企业稳定、助力企业发展。
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工程起于璧山站,经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寨山坪站、西永站、磁器口站、沙坪坝站、石桥铺站、大坪西站、重庆站、后堡站、南坪站、广福大道站,终点为重庆东站。线路全长51.829公里,设车站14座及重庆东车辆段和璧山停车场。由水电五局承建的土建1标施工内容包含璧山停车场的土石方工程、边坡工程、箱涵及出入场线、长约1.01公里的正线高架段、1座区间降压变电所以及声屏障。
统筹谋划 快速掀起施工高潮
建设初期,针对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工程规模大、线路长、涉及专业及工法多、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项目团队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优化施工方案,调配优势资源,实施节点目标考核,强化执行力度,实现了既定目标。
回顾过往,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高质量履约稳中有进,璧虎区间高架段正式移交铺轨单位,标志着该段区间即将进入铺轨施工阶段,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近3年紧张建设过程中,参建人员铆足干劲,战严寒斗酷暑,化压力为动力,自觉树立“全局”思维,坚持“一盘棋”的理念,只为坚守五局“优质履约”这份厚重承诺。面对驻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人员材料进场困难、复杂交叉作业面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项目部在艰苦卓绝努力下,跌跌撞撞前行中,一次次掀起建设大干浪潮,取得累累硕果。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亮出“项目单”、排出“工期表”、挂出“作战图”,统筹安排,科学管理,重点盯控璧虎高架转体桥施工、站后移交等关键节点,确保实现总体目标。
“进度控制是一个贯穿始末的过程,项目从任务清单着手,定时定量规划目标节点,定期定人汇报任务进度,过程足额配备资源要素,实现前后台联动管控。”谈起现场管理,项目经理颇有心得。面对紧张的工期,项目动态调整管理方式,领导班子主动带头分区揽责,督促解决现场发现的问题。
璧虎区间高架段施工期间,项目部倒排工期,合理调配人力物力,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工序管理,统筹协调各参建单位资源力量,破解制约项目进展的困难瓶颈。尤其在璧虎高架转体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精确完成了转体桥合龙施工,打通了铺轨施工“最后一公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参建人员勠力同心打赢攻坚战,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2022年2月28日,项目部首桩顺利开钻;2022年6月1日,全线首墩浇筑完成;2023年4月3日,项目剩余建设用地全部完成移交;2023年11月11日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双幅T构桥梁同步转体成功;2023年12月28日项目停车场大库区顺利移交;2024年1月24日,璧虎区间高架桥梁主体工程全部完成;2024年3月27日,全线墩身浇筑完成;2024年7月11日,璧虎高架段上部结构通过验收;2024年8月30日,璧虎区间高架段正式移交铺轨单位;2024年9月19日,项目上部结构全面完工;2025年1月11日,项目出入段线声屏障工程主体完工······
攻坚克难 打造创新品质工程
技术难在创新,创新贵在应用。建设伊始,重庆片区项目以发展非传统水电业务的责任之魂,以打造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名片的坚毅之心,围绕城市的“新基建”领域,提高精细化运营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工程多要素数字化管理》项目中,借助数字化平台,采用数字化设计手段,在平台下协同作业,实现了辅助施工场地标准化建设、技术交底、安全、质量、进度以及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移交等工作。创新应用方面,在BIM模型应用、复杂工艺节点模拟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中取得了一系列亮点及成果,以参数化技术为切入点,将BIM技术与施工生产各项流程相关联,深化“BIM+”应用的研究,形成“BIM专员+远程控制”的联动管理体系;通过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出停车场出入线与璧铜线的空间关系,辅助项目部进行安全风险源排查;根据空间关系在模型中进行吊装设备模拟布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化,真正起到模型对施工的指导作用。通过BIM技术实现施工图三维数字化审查,预测多专业综合协同作业,重点解决了转体桥等过程管理难题,提前化解施工安全质量管控风险。2023年,由公司申报的《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工程多要素数字化管理》项目斩获第三届“优智杯”智慧建造应用大赛智慧建造施工案例类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数字化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
纵深推进 精准管控提质增效
项目部紧紧围绕“效益提升、价值创造”目标,坚定管理蓝图一绘到底,持续加强成本精准管控。项目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强化责任制落实,推进网络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效能。首先是提升员工素质。项目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工程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平台,着力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型、综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以技术、管理骨干为主的科研人才团队,在工程中把实际应用与科技推广紧密联系起来,持续在专利、工法、QC、科技奖、BIM、群众性创新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发力。在作业队管理过程中,持续推动“安全”“质量”双培训,做好特殊工种取证工作。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工艺微改进、设备微改造、工法微改良”的“三微改”解决现场施工具体问题,激励引导一线工友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推动一线工友向产业工人转变。打造具有轨道交通项目特色的党建文化,以“双导师带徒”为载体,开展新入职员工、中层管理阶梯式人才培养,让广大职工在文化交流、技术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在“老”带“新”的传承中实现高质量提升发展。
其次是推进施工管理网格化管理。项目部根据作业范围、施工特点等,实施网格化管理及吹哨人管理制,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网格责任区,明确责任人,按照“谁区域谁负责”的原则,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建立起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转”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将网格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提升全管理工作动能。项目部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不定期对项目管理人员、作业队负责人进行安全考核,营造全员讲安全、要安全的良好氛围。加强班组对质量的管控水平,进一步细化完善班组长质量管理办法,通过量化式的硬指标考核达到提升质量安全管理的效果,促使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不囿于一隅,不执于一端。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在履约过程中勇敢走出舒适圈,以提质增效稳增长为核心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做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各项工作,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2024年12月通过了重庆市“安全文明工地”创建验收、2025年2月获公司2024年度“文明工程”荣誉称号。
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全体建设者以高质高效履约力和强企担当力,在山城吹响了“首战即决战的”冲锋号,用1200多个日日夜夜书写了建设者扎根山城、建设山城、服务山城的铮铮誓言。2025年,是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的收官之年,项目部将持续以党建为抓手,严控安全和质量,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在工程履约中创优,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