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滚轮在项目部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环顾四周,陌生的环境让我稍显局促。近处国旗旗杆下,一个穿着白色POLO衫,身高约莫一米八的年轻人站在那里,不刻意挺拔,却透着股让人安心的沉稳。许是来的路上听到了人资的介绍,我猜想这大概就是马涛了。
我率先走上前自我介绍:“马主任你好,我是陈茹溪,很高兴可以加入黄龙项目……”“哈哈,你就是陈茹溪哇,不要紧张,我是98年的和你差不了几岁,以后叫我涛哥就行。” 他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像秋日里的阳光,不炽烈却足够温暖,让我原本紧张的心平稳了下来。
躬耕笃行:于细微处见言传身教
“茹溪,你刚刚入职对项目部的情况还不了解,今天上午我给你讲讲咱们项目的情况和组织机构,便于你快速融入工作。”党员活动室里涛哥滔滔不绝的跟我介绍着黄龙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他的言语幽默诙谐,总能把原本略显枯燥的“部门职责”“流程节点” 讲得像聊日常事儿一样生动。“咱们项目部就像一个大家庭,书记是家长,把方向、管大局;技术部门就是‘智囊团’,工地上遇到难题,找他们准能找到解决办法;施工部门就是‘先锋队’,每天天不亮就往工地上冲,施工方案、生产计划全靠他们去盯着落地;咱们综合部就像个大管家,承上启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项目部大大小小的事多少都跟我们沾点边。”听完涛哥的讲解,我对“黄龙项目”的陌生感一点点褪去。
入职以来,我接到的第一个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关于现场施工员的人物通讯。彼时我对施工员每天的工作一知半解,同事间也不熟悉,稿子写得空洞又杂乱,满是没有温度的套话。涛哥看完后没有批评我,只是拿起手机拨了个电话,随后对我说:“已经让车在楼下等你了,去找栋哥聊聊天。”他伸手将安全帽和相机递到我手里:“我跟栋哥说好了,你去右坝肩找他,好好感受下前方的氛围,这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必经之路。”
我伫立于施工现场,回想涛哥说的话“采访要先想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心中豁然开朗。一下午的交流转瞬即逝,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时,涛哥仿佛早已料到我的变化,冲我眨了眨眼:“报道该有的‘魂’,从来不是‘奉献’两个字这么简单,是磨破的劳保鞋,是没顾上休息的中午,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坚守……”。
当晚,他陪我重新修改稿子,电脑屏幕上的光标跟着他的声音跳动:“开头别堆砌铺垫,要直击重点;中间要融入真实的语言描写,让读者能通过文字感受人物特点;结尾要统揽全文,提升高度。”那天,办公室的灯亮到十二点半,他逐句标红修改意见,连诗句的用法都耐心解释:“写报道既要对文字负责,更要对笔下的人负责。”
迎难奋进:越是艰辛越奋力向前
在项目上,突发状况与紧急任务如同“家常便饭”,而涛哥的“抗压力”与“执行力,在一次次挑战中被打磨得愈发坚韧。
“我刚来到黄龙项目的时候,正处在‘中核集团安全标准化二级达标评审’的关键时候,加上临近年末,那时候项目上下压力都非常大。”涛哥望着窗外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大的项目,也是第一次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统筹整个部门。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我遇到的难题比以往多了好几倍。”“那段时间马主任每天都是白天接不完的电话,晚上写不完的材料,凌晨2点回宿舍成了家常便饭。”办公室何姐说:“他常说压力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只有扛得住压力才能成长蜕变,这是‘心力’的淬炼,它会让你变得强大。”
“去年元旦前筹办篮球友谊赛才是一场硬仗,初赛开始的前3天我们的篮球场才建设到一半。”涛哥明白,这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搭建与业主沟通桥梁、展现团队风貌的契机。三日筹备期里,他像上紧发条的陀螺,早上督促工人修建场地;中午吃饭,随便扒拉几口就急匆匆返回;午休时,在办公室看赛事计划表反复琢磨;晚上对着电脑,协调物资采购、联系场地布置人员,反复确认细节。
比赛当天,涛哥一手提着相机,一手拿着无人机,精准捕捉球员们奔跑、传球、投篮的精彩瞬间。待赛事结束,他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办公室剪辑,逐帧筛选素材,将赛场上的热血与团队协作的温暖完美融合。这条精心剪辑的视频发表在公司官方媒体上,画面里与青山为伴的项目部、激烈的比赛场景,还有马涛藏在幕后的努力,都随着视频传播,收获无数点赞,成为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段难忘的“热血回忆”,也让业主单位真切看到了水电五局团队的执行力与凝聚力。
薪火相传:于坚守中续奋斗初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1998年出生的马涛虽年纪尚轻,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沉稳,更始终记得“传承”二字的重量。
“传承不是照搬师傅的做法,是学他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次我们聊起他的成长,他说:“我的师傅,遇到难题不会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而是带着我拆解分析问题,教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否则,下次遇到不一样的问题就傻眼了。”
记得刚接触OA时,我总因操作不熟练频繁找他请教,面对我的“连环提问”,他从没有过不耐烦,只是拉过一把椅子,再一次耐心的解释每一个窗口的功能细节,他总能用最简单的话把逻辑讲透:“其实OA就是把原来线下跑的流程搬到线上,想清楚每一步要‘给谁看、要什么结果’,就不难了。”
“学无止境,干一行就得钻一行。”在陪伴我成长的同时,涛哥也从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自媒体运营、视频剪辑。白天,他穿梭于项目部施工区之间,大到对接各方领导会议安排,小到协调解决员工出行车辆问题,他都力求做到极致;傍晚,当其他同事陆续下班时,他饭后立即回到办公室,开始处理各类文件报表。“现在做宣传,光会写还不够,得跟上时代节奏,多学些新技能,才能把项目的故事讲得更生动。”
“既然来到这个项目,我这一棒就不能掉链子。” 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敬畏、对初心的坚守,让他在一次次考验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也让“奋斗”二字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九月风里已经有了秋的凉意,但项目部综合办公室的灯,依旧亮得温暖。看着马涛忙碌的身影:在电脑前修改公文,在会议室调试设备,在走廊里耐心解答同事的疑问——我突然想起他说过的话:“水电人的梦想,是让青山里长出清洁能源;而我的梦想,是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份事业,把‘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向强而行’的精神传下去。”
山青依旧,故事还在继续,而涛哥播下的“奋斗种子”,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未来,我也将成为像他一样的人——既能在岗位上深耕细作,也能为后来者点亮前路,让水电精神在青山之间、在代代传承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