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吨石料“拼图”完成
写在浙江永嘉抽蓄电站下水库大坝填筑到顶之际

来源:一公司 作者:王婧 摄影: 王婧 时间:2025-10-31 字体:[ ]

十月的浙南,山色凝翠,秋意渐深,而浙江永嘉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现场,却是一番炽热景象。

10月30日,当最后一车填筑料在机械的轰鸣声中稳稳倾入坝体时,浙江永嘉抽蓄电站下水库大坝,终于在这一刻全面填筑至顶。它坚实的坝身与两岸青山紧紧相拥,一道崭新的工程地标在峡谷间拔地而起。现场,积蓄了8个月的情感瞬间迸发,掌声、欢呼声与机械的鸣笛交织在一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与山共生,与石相争

“146万立方米的填筑料,相当于堆起一座小山。”项目负责人感慨道。然而,这座“小山”的堆砌并非一路坦途。料源供应、施工干扰、汛期挑战……一道道难关,横亘在建设者们的面前。

料源是工程的“粮草”。面对开关站、进出水口与石料场开挖的时间差,永嘉项目团队打出“时间差战役”,通过科学规划料区开挖顺序,让每一方石料“恰逢其时”地奔赴使命,确保了146万立方米填筑料的稳定供应。

下水库结构布局极为紧凑,石料场与大坝施工区相隔不远,这边填筑碾压,那边爆破取料,两项作业如同在刀尖上共舞,相互干扰,一度成为制约进度的难题。面对挑战,永嘉项目团队拿出了绣花功夫,科学测算,为爆破和填筑制定了错峰作业的“时刻表”,将干扰降至最低,让紧张的施工节奏在方寸之间找到了平衡。

汛期的考验,比预想中更为严峻。暴雨如注,裹挟着边坡的淤泥不断冲入趾板区域,然而,工期紧张,一天也耽误不起。关键时刻,永嘉项目调配设备机械将雨水抽走,与此同时,由项目党员、团员组成的突击队,与现场施工人员一起毫不犹豫进入泥泞之中,承担起将基坑的淤泥清干净的重任,经过48小时交替奋战,硬是用双手一寸一寸清理了淤泥。“那两天,雨水混着泥浆灌进雨鞋,但没人后退一步。”回忆起来,他们的语气里听不见抱怨,只有一股压不垮的坚毅。

挑战不止于此。面对陡峭地势与工序交叉的制约,项目团队合理规划施工道路、果断架起贝雷桥,为大坝填筑与趾板浇筑“挤”出了同步施工的空间,为“统筹兼顾”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智造大坝,科技赋能

如果说攻坚克难的勇气是工程的血肉,那么科技创新,便是撑起这座宏伟工程的钢筋铁骨。

在大坝填筑现场,质量要求严苛到近乎极致,大坝主堆石区孔隙率要求小于20%,面对这个硬指标,项目团队请来了“智能大脑”,创新应用了“智能碾压技术”,在压路机装上了传感器,实时“感知”着碾压的每一道轨迹、行走的每一次速度变化,将数据精准呈现。碾压遍数够不够?碾压是否做到全区域覆盖?一切尽在掌握,大坝的“根基”在全程可控中,被一寸寸夯得实实在在。

根据填筑质量要求,项目盯住了“含水率”这个关键环节,设计运用智能加水系统,每辆自卸车经过这套加水系统,都能将水精准地喷洒到料源上,使含水率保持到“刚刚好”的状态,保证了碾压密实度。

目光转向天空,另一项创新正在守护大坝的“体型”。大疆机场2代这位“空中哨兵”,精准控制着填筑边线,确保大坝的轮廓。它带来的,不仅是工地安全巡检和地形勘测的全新视角,更是智能设备资源共享、自动化操作、无人值守的现实图景。这些“聪明”的设备,不仅是永嘉项目优质履约、提质增效的“利器”,更在一公司浙江片区其他抽蓄项目中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先进经验共学的良性循环。

项目在“变废为宝”上也下足了功夫。SBE竖井扩孔掘进机产生的渣料,正常来说或许是废料,但在这里却被“点石成金”。通过试验检测与砂石骨料科学掺配,它们被成功转化为大坝填筑所需的垫层料和特殊垫层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更直接减轻了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的压力,为工程节约了宝贵的资源。

正是这些融入血脉的新设备、新技术,让施工拥有了智慧的筋骨,共同托起了一座更加智能、绿色、可靠的质量丰碑。

以安为基,固坝安澜

在永嘉项目,安全是融入血脉的本能,更是高于一切、重于泰山的行动准则。

自大坝填筑工程启动以来,永嘉项目始终坚守“三管三必须”原则,将“环环有监管,事事有落实”的理念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一处细微末节。一张“纵向贯穿到底、横向覆盖到边”的安全防护网在这里悄然织就,为整个项目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大坝填筑全过程中,项目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强化网格化安全管理。党员责任区分布在关键区域,负责所管辖区域内的安全管控与施工进度协调。每月对各网格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整改率进行排名,形成奖惩通报,并通过“红黄牌”机制,时刻督促着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

施工现场,挑战无处不在。放眼望去,自卸车、洒水车、推土机、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往来穿梭,而对其中隐藏的视野盲区风险,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对此,永嘉项目设立专职指挥员,实行“人车分流”管理,在专职指挥员的调度下,车流井然有序,每辆车都保持着安全距离,卸料、推平、碾压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抹青春的亮色格外耀眼,项目团支部组建的青年突击队,手持指挥旗,化身坝面上的“交通协管员”与“安全哨兵”,不仅守护着安全,更让物料运输与摊铺碾压的循环效率大幅提升,让安全的防线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担当。

而在道路交叉口、临边等关键部位,“电子安全监督员”24小时在岗。当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感应器便会自动发出语音警示,在关键时刻给予及时的提醒,筑牢了人员意识深处的第一道防线。

从每日班前五分钟晨会、周例会、月度例会、每日安全检查、月度检查,到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再到全面推行融合了全景球机和AI技术的智慧安全监管平台,永嘉项目正用最扎实的行动,为每一名施工人员筑起一道看得见、摸得着,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大坝巍巍,矗立于楠溪江畔;足迹深深,印刻在浙南群山。从一铲一砾的填筑,到智能系统的掌控;从暴雨中的坚守,到晨光里的调度,这座正在崛起的水电丰碑,不仅将点亮万家灯火,更默默见证着五局建设者与山河共生、与时代同行的炽热初心。前方的征途依旧,但那为万家灯火而战的信念,已如这坝身一般,坚不可摧。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