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的深秋,层林尽染,峰峦叠翠。在赣县大埠乡的青山环抱中,一条条隧洞正向大山深处延伸,一座座场平工程初具规模,水电五局建设者们的身影与轰鸣的机械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交响。
10月30日,江西赣县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动员大会顺利举行,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从蓝图规划到主体开工,从前期临建到洞穿岩层,从开挖支护到智慧监测,这座镶嵌在岭南山系中的“绿色能源明珠”,正以铿锵步伐书写着新时代抽水蓄能建设的崭新篇章。
筑梦皖赣,蓄势而行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部属水利水电施工劲旅之一,水电五局在73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抽蓄领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央企担当。从潘家口、十三陵、天荒坪、宜兴、琅琊山、桐柏、泰安、响水涧、清远、仙居、溧阳、绩溪等抽水蓄能电站的主体土建施工及机组安装,到浙江仙游、江西洪屏、重庆蟠龙、安徽金寨、广东阳江等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程,无数五局人坚守岗位、奋战一线,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电建的“抽蓄”尖兵,水电五局参与建设了全国50余座抽水蓄能电站,在抽水蓄能工程这个“王牌业务”中,积累了系统全面的一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主体工程上水库、下水库、地下厂房、引水系统、机电安装与机组检修等领域具有完备的市场竞争实力,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业界口碑。
翻开皖赣片区的成绩单,从安徽琅琊山抽蓄电站上库开创全国无衬砌上库首例,斩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到安徽响水涧抽蓄电站上库再获双项国家级殊荣,再到在“水”领域参建的引江济淮一期、二期工程斩获 “禹王杯”“黄山杯” 等省部级最高奖项,水电五局全面彰显了其在水电建设领域的过硬综合实力。
此次赣县项目,正是其在江西中标的又一个巨型“充电宝”,标志着其在抽水蓄能赛道的持续深耕,将国家优质工程的建造标准与经验,成功复制到江西市场。
“穿”山“引”隧,竞速起跑
如果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筹建期工程就是决定性的“起跑阶段”。2024年9月10日,江西赣县抽水蓄能电站筹建期洞室及道路工程开始建设,水电五局建设者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全力推进通风兼安全洞、进厂交通洞、砂混系统场平等关键工程施工。
“记得刚进场时,这里还是一片原始的山地。”生产经理喻常华回忆道,“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临建设施,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面对项目早核准、早开工、早投运的总体目标,五局建设者抱着必胜的心态,跑步进场后立刻展开日夜奋战,用实际行动延续着“赣县速度”。
针对洞室复杂的围岩条件,技术人员采用短钻孔、弱爆破、多循环等作业方式,并依据超前地质预报与实时变形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有效减少了施工对围岩的扰动。此外,项目还依托数字化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高效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通过“预报预判、智能监控、精准施工、全要素验证”四维联动,既保证了施工效率,又确保了工程质量,实现了洞室施工“开挖支护总体稳定、安全风险可控”目标。
截至目前,项目通风兼安全洞已开挖1215米,完成总长的98%,建设期间还创下月进尺150米的纪录;进厂交通洞开挖949米,完成进度55.3%;前期砂混系统至今还在正常运行,主体砂混系统场平基本完成。这些数字不仅展现了建设者们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水平,更凝结着他们辛勤付出的汗水与智慧,为项目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经理彭伟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不是简单复制过往经验,而是要在赣县这片热土上,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抽蓄标杆。”
绿能涌动,点亮老区
江西赣县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赣县区大埠乡境内,属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项目,也是赣县迄今单体投资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动态投资78.55亿元,总工期为69个月。
项目临近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对环保要求极高。在施工过程中,水电五局项目团队严格落实“废水处理、噪声防控、生态修复”三大措施,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保证每一滴废水都能经过沉淀处理,并利用处理后的水进行道路洒水降低扬尘,实现“一水多用”;同时,项目还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通过设置移动式气体监测仪、噪声检测系统等措施实现环境可控,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绿色施工、智慧建造。
以绿为底,不负青山。水电五局项目建设者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施工过程中,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的信念,着力推动绿色工程建设,厚植生态底色。开挖边坡后及时进行绿网覆盖,播种草籽、树苗,利用TBS喷播植草及边坡覆土绿化等措施还青山一片绿意。走进工区,一株株红叶石楠、迎春竞相生长,绿意盎然,真正实现了“施工不惊鸟、掘进不扰绿”。
作为江西省“十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电站建成后将承担江西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据测算,电站年发电量12.96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42.80万吨,减少碳排放106.68万吨,这些显著的环保效益意味着,电站将有效缓解赣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大幅提升电网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成为江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未来,电站上库形成的“天池”景观,将与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崆峒文化资源联动,构建“产学研创游”五位一体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以高山出“平湖”、森林嵌“明珠”的特色,全方位助力赣南革命老区经济社会振兴发展。
青山见证,奋斗如歌。随着主体工程的全面启动,赣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水电五局建设者们将继续以专业和担当,在这片红土地上书写绿色能源新篇章,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动能。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