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长歌 “岩”阵以待
国网新源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主副厂房施工纪实

来源:一公司 作者:刘敏 摄影: 刘敏 时间:2025-07-01 字体:[ ]

在磐安层峦叠翠的秘境之中,浙江多条母亲河的生命之源于此汩汩流淌。此刻,这片被森林与药香滋养的土地深处,一座现代工业的“地下长城”已宣告贯通。它如同深埋于生态根基下的崭新引擎,蓄势待发,即将以其沉稳而强大的脉动,为磐安的绿色未来注入清洁而强劲的发展活力。

6月28日,由水电五局承建的国网新源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主副厂房开挖工作全面完成并顺利移交,这座深藏地下的“超级工程”,以技术创新为弦,以安全管控为谱,以党建融合为韵,奏响了一曲现代基建的“凯旋曲”,为后续机电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攻坚:与岩共舞的“绣花功夫”

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是浙江省“十四五”重点清洁能源项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华东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工程,这座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配备4台300兆瓦机组的“绿色引擎”,承载着推动能源转型的重任。2023年5月19日,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拉开了序幕。数百个日夜的精雕细琢,不仅是一场机械与岩层的较量,更是一次传承水电五局“山骨水魄”精神的现代筑梦。

作为电站的中枢所在,这座地下厂房主体长171.8米,宽24.5米,高54.7米,与多条母线洞、引水支管等小洞室相连,形成了复杂的地下结构体系。“这里的每一寸岩层都在考验我们的技术极限。” 中电建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张春生站在破碎带前,眉头紧锁。磐安抽蓄电站地下厂房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破碎、节理发育,局部甚至出现“千层饼”状分层剥离现象。面对挑战,项目团队拿出了“一岩一策”的精细化施工方案。

作为输水发电系统工程最关键的部位,如何同时保证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岩石的稳定和施工进度,如何取舍,又如何兼容,成为了水电五局磐安项目建设者施工路上的一道难题。“爆破不是蛮干,而是精准雕刻。”爆破工程师老王一语点醒梦中人。至此,团队开始了一段挑战与奋斗、汗水与智慧交织的时光。项目部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勤支护”的策略,严格落实“一炮一支护”原则,每次爆破后立即进行地质素描,动态调整参数,优化爆破设计。

面对浙江地区地质最复杂的地下厂房,项目团队始终秉持“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与岩层较劲”的韧劲。项目总工管建龙在技术研讨会中强调“不良地质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而是技术创新的契机!”针对厂房顶拱岩体破碎、稳定性差的难题,项目团队在顶拱处新增77根预应力锚索,配合4630.5平方米的主动防护网兜住松散岩体,同时增加C30混凝土锚拉板来确保厂房高边墙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套“组合拳”既确保短期施工安全,更为厂房长期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些与复杂的地下围岩博弈的日日夜夜,将智慧与坚韧刻进了大地的褶皱,更熔铸进建设者的血脉。当险峰深谷化作通途,我们读懂了大山的沉默——那是最壮美的工程诗篇。

安全护航:守护“地心”的铜墙铁壁

在磐安抽蓄电站地下厂房施工中,安全管控绝非纸上谈兵,而是融入每一道工序的刚性准则。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深埋地下的作业环境,项目部以“零事故”为目标,构建了一套严密的安全防控体系。

“地下施工,安全是1,其他是0。”在磐安项目每日班前会上,项目经理王建民总是用这个形象的比喻强调安全底线。面对复杂的地下施工环境,项目团队系统梳理了坍塌、透水、有害气体等主要风险源,通过“人防+技防”构建双重保障体系。在技术层面,不仅实现了作业面无线信号全覆盖,确保地下洞室群通讯无死角,更联合业主创新采用智能门禁系统——所有人员必须通过进厂交通洞的AI刷脸闸机,系统会精确显示洞内作业人数和滞留时长,真正实现了施工人员的动态闭环管理。

为全方位筑牢磐安抽蓄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安全防线,项目部多举措协同守护“地心”的铜墙铁壁。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对岩锚梁浇筑等关键工序实施全程旁站监管,从混凝土振捣到养护环节进行全流程验收把控,以“零疏漏”标准夯实施工安全基础。另一方面,创新推行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将单个洞室划定为独立责任区,由专职安全员按“定人、定时、定措施”原则实施动态巡查,实现安全管控的精细化覆盖。

在作业环境保障方面,项目部采用“通风+实时监测”智能防控策略,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洞室内有害气体含量进行动态追踪,联动通风系统,确保地下洞室始终保持优良作业环境。鉴于地下洞室施工环境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性,项目部定期组织隧硐火灾逃生消防应急演练及防汛专项演练,通过实战化模拟训练提升人员应急疏散能力,确保在突发状况下实现人员快速撤离与高效救援联动。

从带班盯仓的“铁面无私”到网格化管理的“天罗地网”,从智能门禁的“精准管控”到应急避险的“未雨绸缪”,磐安抽蓄团队用制度筑牢防线,以科技赋能安全,让这座“地质博物馆”中的每一米开挖支护都稳如磐石。正如安全总监温剑的每日箴言:“地下的风险看不见,但我们的防护网必须滴水不漏!”

红色工地:党旗插在“岩层深处”

在磐安抽蓄电站地下厂房建设中,项目部将“红色工地”创建作为推动工程建设的核心引擎,将“红色基因”深植工程建设肌理,通过“党建+生产”“党建+安全”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队伍。

人才培育构建成长沃土。项目部精心打造的“磐安学堂”,将政治引领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合,为青年人才搭建起全面成长的平台。每周三的集中学习日成为项目部青年的“充电时刻”,各部门轮流授课,从爆破控制到支护工艺,从混凝土养护到安全管理,系统化的课程设置让青年员工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触类旁通。磐安项目的青年骨干们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践能力,在地下厂房开挖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暖心工程凝聚攻坚合力。项目党支部将人文关怀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打造有温度的“初心如磐”党建品牌。在炎炎夏日,项目部组织的“送清凉”小分队穿梭于各个作业面,不仅为工友们送去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还特别熬制了冰镇绿豆汤,直接送到施工一线。“这碗绿豆汤来得及时,解暑又暖心!”正在厂房进行锚索安装的李师傅接过汤碗感慨道。寒冬时节,项目部联合当地法院开展“暖阳护薪”专项行动,不仅为工友们提供法律咨询,还用法治温暖守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党员先锋筑牢安全防线。项目党支部开展“党建+安全”融合实践,让党旗在安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让红色力量成为守护工程安全的坚强堡垒。项目党支部书记刘俊勇多次带队深入地下厂房各作业面,组织开展“查隐患、教方法、保安全”活动。这种“党员带头查隐患、现场教学保安全”的工作模式,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又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

从磐安学堂的人才培养,到红色驿站的暖心服务,再到党员先锋队的协同攻坚,磐安抽蓄项目用红色基因激活了地下厂房的每一寸岩层。正如那镌刻在洞壁上的誓言:“党旗所指,就是岩层所向;匠心所至,必成精品工程。”在这座“地下宫殿”里,红色力量正书写着新时代地下工程建设的壮丽篇章。

群山见证,匠心筑梦。在这片被誉为“浙中绿肺”的生态腹地,水电五局磐安项目建设者们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汗水为墨,高标准推进后续工程,在坚硬的岩层中镌刻下绿色能源的崭新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