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暖阳尚带着盛夏的余温,一缕清风为磐安带来秋的凉意,桂子的清甜悄然浸染了天地。
9月26日,随着最后一声爆破的回响在深邃的山体中渐渐平息,由水电五局承建的国网新源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C2标段引水系统2号上斜井精准贯通,这标志着整个引水斜井工程实现了全线顺利贯通,为电站如期投产发电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石。
此次贯通,宛如在山腹之中精心雕琢出一条纵贯岩层的“地下蛟龙”,展现了水电五局先进的施工技艺与卓越的管理水平。
攻坚克难,斜井砺剑破坚岩
抽水蓄能电站是现代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稳定器”“调节器”,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正是国家电网公司优化华东电网结构、服务长三角地区能源战略的重要布局。而其引水系统,作为输水发电系统的“大动脉”,直接将上水库的巨大势能转化为推动发电机组旋转的动能,是整个电站建设的核心与关键线路。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引水斜井工程是这条“大动脉”中技术最复杂、安全风险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咽喉”段。磐安抽蓄电站斜井开挖包含1号、2号两条斜井,此次全线贯通,是建立在1号上、下斜井,2号下斜井以及上、中、下三个平洞段全部顺利开挖完成的基础之上。而最后打通的2号上斜井,堪称“咽喉中的咽喉”。它位于上平洞与中平洞之间,总长度达304.03米,整体倾斜角度高达55度,开挖直径6.2米。在如此陡峭的倾角下,向山体深处掘进超过300米,其难度犹如在进行一场持续数月的高空、地下立体交叉作业攻坚战。
与平洞或竖井不同,这条斜井并非简单的直筒,它由工艺复杂的上弯段、持续攻坚的直段和精准对接的下弯段组成。每一米的进尺,都伴随着对地质条件的精确研判、对爆破参数的精心设计、对支护时机的精准把握。平均月进尺65米的成绩,在同类工程中已属高效,这背后凝聚的是项目管理团队和全体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它的贯通,意味着引水系统最大的技术障碍已被清除,工程建设的重心得以从大规模的石方开挖,安全地转向压力钢管安装和混凝土回填等新一轮攻坚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阶段性成果,标志着磐安抽蓄电站项目建设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创新引领,智慧施工筑精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斜井施工如同一条穿越岩层的陡峭通道,其施工过程不仅面临岩石稳定性差的挑战,还存在着钻孔精度要求极高、出渣难度大、支护结构复杂等多重困难。由于倾角较大,人员和设备作业条件极为苛刻,岩体应力分布也更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引发塌方或偏移,直接影响整个电站输水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为攻克斜井施工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项目团队量身定制了安全与经济性兼顾的最优施工方案,创新采用“反井钻机先导成井+人工钻爆精准扩挖”的复合式先进工艺,达到平均月进尺65米。在人员管理方面,依托智能化数字控制系统,严格执行“刷脸准入、人卡绑定、动态跟踪”的精细化流程,并集成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构建起“入井可溯、位置可查、行为可控”的全过程安全防线,极大提升了斜井施工的安全保障能力与整体推进效率。
与此同时,微震监测与应力感应数据实时贯穿掘进全程,形成动态反馈智能调控的闭环管理,真正实现了“岩变我变、智能掘进”的现代化智慧施工。支护环节更是精益求精。在斜井内壁,施工人员采用“喷锚支护+钢筋网+混凝土衬砌”的复合结构,并分阶段实施预应力锚杆加固,显著增强井筒整体抗变形能力。
当最后一段斜井衬砌完成,在灯光照射下,这条蜿蜒深入山体的井道宛如一件巨大的工业艺术品,静静嵌入磐安的群山之中。建设者们站立于井口,回望这段以毫米级精度贯穿山脉的通道,无人不心生感慨。他们交付的不仅是一段斜井,更是一种以现代工程技术对话自然、以创新精神突破极限的生动见证。
砥砺奋进,蓄势赋能新征程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号上斜井的贯通,不仅仅是一个洞室的打通,更是一次实力的展示和宝贵经验的沉淀。水电五局磐安项目团队成功克服了一系列难题,在这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方案、管理经验和操作规程,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将为后续同类电站的建设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
然而,斜井贯通只是走完了关键一步。磐安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者们深知,接下来的任务同样艰巨而繁重。随着引水系统的全线贯通,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将迅速转移至压力钢管的安装和混凝土回填施工阶段。这将是又一次对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标准的严峻考验。巨大钢管瓦片将被安全运输至井下深处,并在狭窄、潮湿的空间内进行精准组对、焊接和无损检测,每一道焊口都必须完美无瑕,斜井能承受高压水流的巨大冲击。随后进行的混凝土回填,需要确保与钢管及围岩紧密贴合,不留任何空隙,形成坚固的整体结构。
面对新征程,水电五局磐安项目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将继续发扬“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见叶知秋的敏锐,将“质量”作为根本生命线,将“安全”作为不可动摇的根基。以此次斜井全线贯通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科学的管理、更加精细的作业,全身心投入到后续紧张的施工建设中。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