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武陵山脉褶皱深处,一座承载着5.81万亩农田灌溉使命的水利丰碑正在崛起。它承载着秀山的期盼,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未来,托起了那盛满希望的解渴“水缸子”。
“一库春水润渝乡”:战略蓝图照进现实
3月19日,春风吹过溶溪,由水电五局承建的秀山县桐梓水库枢纽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圆满完成二期导流目标,成功安全截流,勾勒出“山乡水缸”的惠民轮廓,自此,工程全面转入大坝主体浇筑阶段,一座惠民丰碑将拔地而起。
作为重庆市“十四五”水利规划重点工程,桐梓水库将以总库容2259万立方米的体量,将451.05米正常蓄水位的水源化作甘露,滋养膏田、溶溪等6个乡镇的5.42万群众。同时,桐梓水库也是重庆现代水网布局“渝东南多点支撑”战略的关键落子。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覆盖渝东南的“区域性水资源配置网络”,形成“聚水亲水、水美融合”的供水体系,惠及220万群众。项目总工程师李鹏指着施工图纸说:“这里不仅要解决6.62万头牲畜的饮水难题,更要为乡村振兴埋下‘水密码’。”
工程背后是长达数年的精密筹备。早在2016年,配套进场公路改建工程便已启动,全长4.142公里的路基为后续施工铺平了道路。2020年6月,重庆市水利局正式批复初步设计,明确工程总投资7.75亿元,总工期62个月。至2021年8月,大坝枢纽区清表工作全面展开,征地移民签约率突破18%,支付补偿资金超千万元,为次年主体工程开工扫清障碍。2022年3月,桐梓水库工程作为重庆市一季度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项目之一,正式拉开建设大幕。
“移山填海展锋芒”:绝壁上的技术突围
在施工的漫漫长路上,水电五局建设团队宛如一群无畏的拓荒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紧张的工期等诸多难题,毫不退缩,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与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土地上雕琢出一座希望之坝。
“就像在悬崖上绣花,我们给每块危岩都穿上‘金丝软甲’安全员么成这样形容边坡治理。面对主坝右岸110米高边坡的“地质盲盒”,水电五局建设团队上演了一场现代版“愚公移山”。项目部采用“15米一次性预裂爆破”的施工工艺,确保边坡一次成型,同时将主爆按5米分为3层进行开挖与支护,这一工艺不仅省去了脚手架搭建与拆除的繁琐环节,还实现了3层边坡同步施工,有效缩短了整体施工周期。同时,项目团队及时与参建方沟通,经过多次现场勘查与技术研讨,优化调整了设计坡比,有效确保边坡的稳定性。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遇到多大的阻碍,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在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上,建设者们以“大禹治水”的智慧作答。桐梓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采用三级配干硬性混凝土,且单仓混凝土浇筑量超1200立方米,传统混凝土振捣方式振捣时间长、范围小、强度低,极大消耗了人工和材料的使用。项目团队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成功改造出“自制振捣群”:在履带式挖掘机上布置4根100型振捣棒,形成高效振捣系统。通过“振捣群”的共振效应,振捣效果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同时将多人协作振捣优化为单人单机操作,不仅降低了成本消耗,还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
项目无导流洞的设计特点,更是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项目管理团队充分发挥智慧,采用的分期导流技术更堪称教科书级操作。在一期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混凝土浇筑异形围堰,将堰体嵌入基岩形成抗冲刷基座,有效适应溶溪河汛期流量变化(设计过流量达780立方米每秒)。还利用围堰引导河水绕行,同步完成6至8号坝段3.5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使基坑排水效率提升50%; 在二期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阶梯-池式”消能系统,于7号坝段浇筑直径4.5米的混凝土导流底孔,与下游消力池形成高效消能结构。还利用坝体自身结构(导流孔加围堰)替代传统导流洞,大幅减少土石方开挖量8400立方米,既优化了施工方案,又节约了资源成本。
“温情守护显担当”:利水惠民的当代答卷
“以匠心筑坝,以温情暖乡”。在桐梓水库的建设画卷中,钢筋水泥的浇筑不仅凝聚着技术智慧,更流淌着建设者与当地村民相知相守的温情。从紧急救援到民生保障,从移民搬迁到生态守护,水电五局团队用行动诠释了“工程为民”的初心,让一座水库的建设史成为一段“心与心相连”的温暖记忆。
2023年雨季,暴涨的河水阻断了村民的出行路。面对险情,建设者们就地取材,用木板与绳索在湍流上架起简易通道。他们挽起裤腿,利用大型机械,搀扶老人,将两岸村民安全护送到对岸。行动背后,更有细水长流的关怀:项目部为留守老人送去米面粮油,倾听他们的孤寂与需求。一位老人温柔地说道:“这些穿工装的小伙子,比自家孩子还贴心。”
从“路难行”到“心相通”,项目初期,因征地未完成,村民生活与工程推进一度陷入两难境地。水电五局建设团队主动调来设备,将泥泞土路修成平整车道,铺设供水管道解决库区内饮水难题。一台台工程车在修路时的场景,却也在村民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村民王大姐感慨:过去觉得工程队是外来人,现在看他们帮我们通水通路,才知道是自家人。
守护“生命线”,风雨无阻保供水。项目部所在地的水车村长期受雨季供水问题困扰,因此,项目团队将“保水”列为重点责任清单,每年雨季定期协助检修蓄水池与管道,确保村民用水无忧。去年汛期,水车村蓄水池突发严重泄漏,项目团队顶着倾盆大雨,连续抢修数小时,最终让汩汩清流重新涌入村民家中。他们湿透的背影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雨夜守护神”,成为当地口口相传的暖心故事。
桐梓水库的坝体日渐升高,而建设者与村民共同写就的故事,早已在青山绿水间生根。当未来清波荡漾时,人们会记得:这里不仅蓄着一汪碧水,更流淌着责任、温情与希望。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混凝土大坝,更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水电五局项目经理昔澎江在截流仪式现场,望着奔涌的溶溪河说道。目前工程已进入大坝主体浇筑冲刺阶段,项目团队正以“毫米级”精度推进施工。这座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水缸子”,终将成为武陵山区的璀璨明珠,用汩汩清流书写“泽被苍生”的时代篇章。(图文:左德远)
链接:http://dicn.china.com.cn/web/qtzx/detail2_2025_03/25/4498493.html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