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公司勘察设计院承担的阿坝州茂县赤沙较水利工程全面通过施工图技术审查,为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项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的水利工程,从工程规划来看,阿坝州茂县赤沙较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约4.34万亩,覆盖3个乡镇共22个行政村,然而项目推进之初便面临诸多难题。灌区灌面极为分散,耕地多分布在岷江及其支流一、二级阶地以及高半山区,破碎的耕地形态与高山峡谷地貌叠加,使得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远超预期,再加上时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取水口点位多等问题,让本就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更添难度。
面对“地质迷宫”般的复杂环境,公司设计团队创新引入“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技术,通过无人机航拍捕捉地表细节、卫星遥感获取宏观地形数据、实地钻探掌握地下岩层结构,三者数据深度融合,成功构建起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将原本隐蔽的地下隐患清晰呈现,为渠系工程规划与建设筑牢了安全基础,让渠系得以在复杂地质中精准穿行,牢牢锚定了工程的“生命线”。
而对水资源的科学调配,更是项目推进中的关键挑战。项目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如何在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的同时,保障下游生态流量,成为设计团队必须破解的难题。他们摒弃传统“大水漫灌”的粗放思路,化身水资源“精算师”,构建起智慧灌溉模型,对区域内水文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与模拟,精准计算每一段管道、每一片农田的需水量及渗漏损失。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采用管道输水方式,并在整个灌区布设39座智能测控一体化阀门,这些阀门能够根据云端指令与实时水情自动调节开度,真正实现“按需配水、精准灌溉”。这一举措不仅让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更守住了河道不断流的生态底线,实现农田“解渴”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如今,随着施工图技术审查的圆满通过,赤沙较水利工程的智慧蓝图即将从纸上走向现实。这条蜿蜒在川西高原的“数字水脉”,不仅是水电五局勘察设计院以技术创新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更是国企助力乡村振兴、守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担当。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