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个)元项目团支部青春针线承文脉 助推彝族非遗

来源:实业总公司 作者:龙艳敏 摄影: 龙艳敏 时间:2025-08-15 字体:[ ]

8月14日,运营建(个)元项目团支部结合属地民族特色,以“针线连情谊 共绣传承路”为主题,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彝族刺绣文化推广主题活动。活动以针线为情感纽带,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青春活力。

在非遗文化传承人余莲英的家中,团员青年们围坐绣架旁,近距离感受花腰刺绣的独特魅力。鲜艳丝线在黑色土布上灵动跳跃,蝴蝶、马缨花等彝族图腾在指尖渐次绽放。“每一针都藏着我们彝家的故事呢!”余莲英一边演示“挑花”绝技,一边讲解纹样中蕴含的祈福寓意。收费站团员青年李思嘉感慨道:“原来我们每天路过的群山深处,藏着这么精美的活态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彝族绣娘手把手传授“锁边绣”“打籽绣”等传统技法,团员青年们则分享用刺绣装饰收费亭、制作安全提示卡等创意构想。当95后收费员张文萍绣出融合彝族纹样与“平安出行”字样的杯垫时,绣娘们纷纷称赞:“能把我们的老手艺用在新地方,灵得很!”这场跨越年龄与职业的“破圈”对话,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碰撞出别样火花。

刺绣体验结束后,学习成果迅速转化为文化传播动力。回到岗位中,团员青年们化身“文化宣传员”,在为过往司乘递上通行票据时,同步送上带着青春温度与民族风情的刺绣挂饰。

“小姑娘,这刺绣是你们自己做的吗?真好看!”面对自驾游客的询问,团员青年们顺势介绍彝族刺绣特色,让短暂的通行时光成为文化交流的窗口。

作为红河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是穿在身上的“史书”。此次活动不仅为项目团员青年打开了解驻地民族文化的窗口,更展现了团员青年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文化传承的担当。团员青年们以真挚热情化身非遗守护“新锐力量”,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项目一线绚丽绽放。

【打印】 【关闭】